第一百一十二章(3 / 3)
的炉体通红。
盼弟熟练地将手炉套在袋子中,塞到我怀里,笑呵呵道:“先生拿来温温手,仔细着着凉。”
说着话,盼弟重又蹲回到小凳子前,借着烛光啃起书来。
“先生先生,你们进城时,有没有看到皇榜?”
“盼弟今儿去看,上面贴着科举的消息,下个月就要重新恢复科举了!”
盼弟仰着小脸,眨巴眨巴眼,欢快道:“自学了这么久,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看着盼弟长高了的身子,委委屈屈地缩在小凳前,弯着腰吃力地书着字,我懊恼地一拍头:“忘了给你买桌椅,明儿就去看,挑个你喜欢的。”
“我们不在,你怎么不上桌子上看书,还要蹲在这里?”严决明奇道:“是不是桌子太乱了?”
“...桌子上都是先生重要的册子,盼弟怕弄乱了,回来先生寻不到。”
“傻孩子...”
将桌子上的册子拾好分类,盼弟在我的坚持下将书本转移到了桌子上。
明亮的烛光笼罩,盼弟的小脑瓜认真地伏在本子上,一笔一划地绘制着我教授的图表结构。
“先生,战争结束了,你还会回到国子监吗?”
“...不会了吧。”
“那先生不教书了吗?”盼弟急了:“先生不是要推.进算学改革,将算学发扬光大的吗?”
我想了想,摸了摸盼弟的小脑瓜,笑道:“教书不是一定要在国子监呀。”
“可是先生说过,国子监汇集的都是个顶个的优秀学子,他们都是要走上仕.途的,不在国子监教学,如何发扬光大算学呢?”
“唔...”我做思索状,点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
“那...先生?”盼弟期盼地看着我。
“若是只为求得功名利禄而学得算学,那这颗求学的心也并不纯粹,不教也罢,若是只为喜爱,为了推行发展而学得算学,那无论是在国子监还是乡村田野间,这份求学的心一样的珍贵。”
“先生的先生,在告老返乡后,曾经筹办过私塾,对应的学子都是咿咿呀呀学语的孩童,那才是金舜的根基,根基打好了,到了国子监便要盖上高楼大厦了,先生私以为从小抓起对算学的喜爱,更为重要,你说呢?”
盼弟懵懂地点了点头,不无遗憾道:“盼弟从小听过的私塾先生,从没有人教导过算学知识...”
“那先生是已经决定了吗?”
“也许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