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我们认识吗?(4 / 4)
放言路、整顿科举、裁撤冗官、设立义学、鼓励农耕、减免赋税、严惩贪腐、重建律法、扶持商贾。
“这不是我的野心。”她在朝会上说,“这是祁让最后的愿望。他曾对我说:‘若我死后你能掌权,务必替我完成这十件事。因为我做不到,但我希望有人能做到。’”
百官动容。
只有沈长安知道,那些话,其实是他在狱中写给她的信里提过的理想。祁让只是偷听了他们的对话,再冠以帝王之名说出罢了。
春去秋来,两年光阴如水流逝。
佑安渐渐长大,聪慧果决,颇有明君之相。他在母亲教导下每日勤学不辍,十四岁便能独立批阅奏章。梨月则跟随沈长安习武读书,立志要做“天下第一个女将军”。
这一年冬至,晚余正式向天下发布《退位诏书》:
“吾以妇人之身,承先帝遗命,摄政六载。期间革弊兴利,社稷安宁。今新帝年已十五,德才兼备,足以亲政。故自即日起,辞去太后之位,归隐江湖,不问朝事。愿我大胤江山永固,万民安康。”
诏书一出,举国震动。百姓自发焚香祷祝,称其为“圣母太后”。许多官员涕泪交零,伏地叩首,恳请她留下。
但她心意已决。
离宫那日,天降瑞雪。整个京城万人空巷,夹道相送。孩子们手持红灯笼,唱着新编的童谣:“太后娘娘走江湖,带走一片白云霞;留下太平好年景,家家户户乐开花。”
沈长安驾着一辆朴素马车等在玄武门外。车上挂着一盏风灯,写着两个字:**归途**。
晚余最后一次回望紫禁城。金瓦朱墙在雪中显得格外寂寥。这座困了她半生的牢笼,终于再也锁不住她的心了。
她转身登车,帘幕落下。
马蹄声响起,渐行渐远。
梨月和佑安站在城楼上挥手,直到那辆小车消失在茫茫雪原尽头。
“母后真的不会再回来了吗?”佑安轻声问。
祁望抚摸他的头:“有些人,注定不属于宫殿。她们属于山河,属于星辰,属于自由。”
多年以后,江湖上流传着一个传说:北方深山中有座竹屋,住着一对神仙眷侣。男子白衣胜雪,剑术通神;女子素裙淡妆,棋艺无双。每逢春暖花开,他们会带着一儿一女泛舟湖上,笑谈古今。
有人说,那女子曾在梦中听见凤凰鸣叫,醒来时枕边多了一支银簪,上面刻着四个小字:
**此生长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