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自尊心作怪(2 / 5)

加入书签

是少了全国上下一应媒体,甚至官方媒体大肆报道、褒奖,电影口碑绝对不如现在这么高,票房更不会高达20多亿。

    为什么全国媒体齐下场?

    看看国内的几家资方一目了然。

    唐唐影视、中影、光线、博纳、英皇、上影、金盾影视,几家资方要么搞传媒出身,要么背后站的是某个重要机构。

    如果再细查分摊几家公司投资的公司、私人组织、银行。

    那程度就更吓人了,带动舆论,忽悠观众分分钟的事。

    所以施南生很认同方南放弃一部分利益的做法。

    以方南如今的名气,就算拍了一部6分电影,只要愿意舍弃一小部分利益,也有人会主动把电影营销成8、9分。

    反之,如果他一直吃独食,电影在华夏或许会一直成功。

    但指望票房全球开花会很难,老美首先不会答应。

    听到敲门声,施南生看向方南:“应该是工作人员,你和茜茜先走红毯吧。”

    62届柏林电影节就如当地的天气越来越冷。

    红毯上,方南没看到几位大牌明星,入围主竞赛单元的20多部电影几乎没有国际知名导演、明星。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制胜一击》参加了特别展映单元,但人却毫无踪迹。

    梅丽尔斯特里普确定会拿终身荣誉金熊奖,本人却在最后一天姗姗来迟。

    近几年才火的框架式电影大师方南倒是来了,也带了作品《饥饿游戏》,可惜不仅不参加竞赛,甚至连首映也没有,只有几张海报挂了老高。

    老谋子带来了败走奥斯卡的《金陵十三钗》,观众又不买账,在老谋子把《三枪拍案惊奇》带来柏林的那天,他就成功跌出了神坛。

    62届柏林电影节只有一部华语片《白鹿原》入围主竞赛单元。

    但评委依旧一点面子没给,只给了德国摄影师颁发了一座杰出艺术贡献银熊奖,《白鹿原》导演王全安为此怅然若失。

    他这几年对柏林电影节发起了猛烈的攻势,可惜一次次失败,如今已经精疲力尽。

    尾随而来的国内媒体心情也很复杂。

    他们常年在外跑电影节,心知华语电影在欧洲电影节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弱,艺术走出国门仿佛成了一句笑话。

    想到早年间的《活着》、《霸王别姬》、《红高粱》、《少年的你》等电影征服欧洲三大。

    现如今华语电影连一座银熊也争得头破血流,一众媒体人不禁黯然神伤,华语电影不仅要完,而且后继无人。

    看看今年的获奖电影可见一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