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所谓精兵(1 / 2)
这般不易得,又连他都难以配齐的药材,寻常的人家,就算得了这希望也会失望而归。
再者,母后只把秘方留给了他,而没有传承在宫医处,想必是有她的思虑,只是他还未能参透其间原由。
过了这夜,冯云凯回城的消息遍布了大街小巷,大家都知道他吃了败仗,从城门到王宫的一路,没有多少夹道欢迎的人。
百姓只当胜者是英雄,而对于落败的将领,无论他们付没付出过生命和血汗,结局就已定性了他们的不光荣。
午时,姬逸之被宫里派来的车马接走,冯云凯在宫中接受了晋王的慰问后,被送回了曲沃城外的军营休养。
两人在军营里,冯云凯的帐中见了面,屏退了左右后,姬逸之以见兄长礼像冯云凯施了一礼,“逸之见过云凯兄。”
他在他的心目中,仍是平侯的长子姬箐,他应以礼相待,平侯一生仁义待人,又与他的母后是故友。
他尊重平侯的为人,也就尊重他唯一幸存的家人,哪怕他早已改名换姓,成了军中的一员,冯云凯。
“三公子,您是公子,我已是一介武将,哪里承得住您的行礼,”卧在帐内的床中,他抬手请姬逸之坐,“您快坐下吧。”
“云凯兄,听闻您是受了徐卓的埋伏,才致了伤?”他一面坐下,一面望着冯云凯缠有绷带的手,直接切入正题道。
“嗯,”冯云凯点点头,眼里逐渐充斥着痛惜,“我们承了王令,不得屠戮百姓,不得伤害无辜民众,那徐卓就像知道我们受了限制一般...”
“他下令临城的士兵办成普通百姓,被他的军队驱赶着往我们的阵营跑来,我同李将军说,那些‘百姓’看起来不对劲,想让他下令射杀他们,可李将军以王令为由,不仅不攻击,还辟出一条道路供他们逃生。”
姬逸之倾靠上椅背,双目微虚了虚。
这他不难猜到,李将军受王的指使,而徐卓的军师又是他父王的人,徐卓会知道他们受限,是理所当然的。
以那位李将军的禀性,他绝不敢违抗王令,他是军队的主帅,他不准射杀投靠他们的‘百姓。
冯云凯即便是识出了徐卓的计策,他也只是个副将,没有任何自主的权力,奈何不了主帅的思想半点。
“那些人进了我们阵营后,就自杀式的暴起杀人,”冯云凯捂着腹部作痛的伤口,又道,“他们和徐卓的军队里应外合,击败我们后,还俘虏了李将军。”
“原来如此...徐卓老于军事,你又屈于李将军之下,难以发挥,这场仗属实难打啊。”
“三公子,若大王要你不日就再去临城,末将认为,您需得小心身边的人,经此一役,末将发现军中许有徐卓的奸细。”
“谢云凯兄。”姬逸之听他以末将自称,心下不忍,仍尊他为兄长。
与他相较,他还算幸运的吧,他失去的只是母后,只是作为公子的尊荣,至少没有身负着家人尽亡的血海深仇。
不必为了替父沉冤昭雪,而选择忍气吞声地委身在弑父仇人的军中多年,日日以俯首帖耳的姿态,对着最仇恨的人。
姬箐是幸存的那一个,也是最不幸的那一个,无法一了百了地随挚爱的亲人而去,只能独身承担着最深重的责任。
他的痛,无人能解,男儿天生担负着振兴家族荣誉的使命,姬逸之不劝他放下仇恨过平凡安稳的日子,正是因为了解这一点。
视死如归的征途,远比毫无作为的赖活着,能让人有动力在深仇的重压下苟延残喘下去。
“三公子,”门外有声音响起,“属下是大王派遣给您的副将李德安,特来带您前去沙场亲见各营营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