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最后一战(1 / 2)
卯时一刻,破晓刚至,天边尚有残月。
经历了战争严酷洗礼的士兵们,便在姬逸之和蒋简等教头的带领下,按照原先设定好的路线,兵分三路,围攻临城。
每支队伍的辎重车上,都运载了攻城的器械。
这些器械是在探查的这段时日里,军营中挑出来的那群木匠,指挥着其余军汉们,夜以继日,挥汗如雨的,砍伐了大量的木头赶制出来的,用坚实的木料打造了攻城所必须的云梯等用具。
因为木工们的忙碌,以至于军中原本需要的很多木制物品,都没有时间去打造。甚至连蒋简等人,包括军中位阶尚高的一些军官,都没人抽出空来给他们打造床榻,害得他们只能睡破木头板子。
好在这些人都是吃惯苦的糙汉,早已习惯了将就,但这仍令姬逸之感到愧疚,决了心等一回到曲沃就找寻机会补偿他们。
队伍行军过程中,为防李德安的人会从中作梗,暗中搞些什么破坏,所以他们出发的日期提前了。这比起通报李德安,要他派兵前来营帐会面的时间,早了五日。
去往临城的路况先前已探查十分清楚,军队中也分散了对路途熟悉的士兵,一路行进的速度,迅疾非常。
临城本就不大,徐卓布在城外的岗哨,也已被他们摸清了位置。这种岗哨只是用作侦查预警之用,上面把守的人数有限,对付少量偷袭的部队尚可,面对敌方大军的正面进攻时,便起不到任何效果了。
三支军队的先锋部队,在距离岗哨五十步的距离,便立刻发起突袭,以绝对的数量优势,轻松灭掉了徐卓的这些眼睛,换上了自己的人。
待先头的预备就绪,姬逸之却没有派兵去临城叫嚣,亦不直面徐卓。
因自从徐卓战败退回临城之后,先前临城附近随着徐卓揭竿而起,顺应了他的官员、部分军队,还有支持他的民众和供以物资的一些商人,都倒戈相向支持了姬逸之。
战乱时的人心本如墙头草,哪边能让他们活命,能带给他们更大的利益,便会倾向哪一边。
姬逸之亲自接见了这些人的代表,他同蒋简都知道,这些人不值得信赖,但表面上还是和气地好言安抚了他们的情绪,并对他们下了保证:只要你们能幡然悔悟,大义反正,大王就会原谅你们之前的从逆之举,给你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代表们得到了晋国三公子的亲口保证,心中的石头顿时落了地,喜笑颜开地向姬逸之献上了他们的 “誓言” 与 “忠诚”。
而具体的表现,便是海量的钱财,一车又一车连绵不绝的粮草,各种军中急缺的物资,以及…新的兵源。
无论是最早就驻扎在此地、只因徐卓反叛势大而不得不投降的规军士兵,还是颇受兵乱之苦,一心想要参军不再受欺负的百姓,都踊跃加入了姬逸之的军队。
不过姬逸之并没有因为这眼前的短暂胜利而冲昏了头脑,他清醒地知道,拥有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自己战胜的基础上的。
而他的敌人徐卓,目前还有再战之力,如果自己一个不慎,在下一次战斗中失利了,那目前所获得的所有,就都会烟消云散。
所以,他和蒋简等人,在积极收编军队,增强己方实力的同时,也没有忘了关注临城的动静,随时准备应对徐卓的反扑。
如今战局渐定,他的部队已经包围了临城,将临城通往外界的道路全部封死,三支队伍的士兵,都照计划分别把守埋伏在通道处,只许出不许进。
但接下来的攻城,该如何进行,还需要细细思量。
毕竟攻城战对防守一方极为有利,兵法有云“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