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高空之上,新年重磅(4 / 6)

加入书签

对比下,非但没能提振信心,反而加剧了那种追赶无望的挫败感。

    普通网民的这种挫败感更加强烈,特别是许多激进人士,急需一个出口。

    自然而然,那个曾经被捧上神坛,如今却异常沉默的身影,成了众矢之的。

    抖音上,#挑战江倾经典语录#的话题莫名火了起来。

    无数博主模仿着江昔日在综艺、发布会上的神态语气,内容却变成了另一种模样。

    “我坚信,人工智能的未来在于……(停顿,耸肩)呃,算了,还是先去拍个戏吧。”

    “无问科技的目标是(看提词器)……哦,不好意思,稿子忘了,下次再说。”

    视频下面最高赞的评论是:“模仿得好像!就差那份明明这么普通却那么自信的气质了!”

    以及“别骂了别骂了,万一江老师下次演戏用的是AI换脸呢?也算跨界融合了,哈哈哈……”

    B站的某个知名科技区UP主发布了一期长达40分钟的视频,标题为《从桃花坞到国王:江倾的堕落之路》。

    通过剪辑江倾从在桃花坞意外曝光身份引发全网惊叹,到出演《开端》肖鹤云收获演技认可,再到凭借《点燃我,温暖你》李峋一角达到人气顶点的过程,辅以各时期关于AI的言论,进行了深度剖析。

    “我们可以看到,江倾的时间分配已经说明了一切。综艺、拍戏、各种晚宴……这些带来的曝光度是实实在在的。而AI研发?投入巨大、风险极高、回报周期长,尤其是在看到ChatGPT这种怪物级别的产品后,选择战略性沉默甚至是放弃,几乎是必然的商业选择。所谓的初心,在现实利益面前,不堪一击。”

    视频弹幕里充满了“真相了”、“爷青结”、“当初真是看错他了”的感慨。

    知乎上则显得更学术一些,但氛围同样压抑。

    有人提问:“如何客观评价江倾已发表学术论文的实际水平?是否存在被过誉的情况?”

    下面一些看似专业的回答,开始拿着放大镜逐字逐句分析江倾过去的论文,强行寻找着“漏洞”、“不足”。

    “你看他这篇关于神经网络架构的论文,这里采用的实验数据是否足够充分?结论是否下得过于草率?”

    “这篇被引用了不少次的论文,其核心思想其实借鉴了国外某篇早期论文的框架,创新性有待商榷。”

    尽管这些质疑很快被更专业的人士驳斥为“牵强附会”、“不懂装懂”,但这种质疑本身就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不求甚解的大众舆论中荡开了一圈圈“原来他的学术成果也有水分”的涟漪。

    高赞回答是一种悲观的论调:“我们曾经以为江倾是例外,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