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伪物测试型模块建造(1 / 2)
主力舰无论开炮还是反应堆的废热只往船底传导,主要是因为真实物理现实中,战舰四周海水还会被电磁能转移来的后坐力给“推开”
,船体会轻微“上浮”
,有一种飞起来离开水面的感觉,形成“反重力”
的感官,全功率开火时,会推开更多的海水,飞起来更高,因此得以“重力炮”
的诨名,然而实际上都只是水面波峰波谷涌动造成的视觉效果罢了。
炮弹毁伤报告通过一堆侦察无人机,送回主力舰,显示在舰桥一堆相关显示屏上……
电磁炮打出去的炮弹,如同激光长矛一样,先于龙卷风般的音浪冲击波直刺巨大的废铁要塞,但并没有直接打穿,而是打进去后直接生大爆炸。
这是因为戴莉芙按照战场情况,第一轮打的是智能高爆弹,精密的火控系统,已经提前计算出了炮弹飞行抵达要塞内部所需的时间,提前把起爆时间设定无线传输给了炮弹内部储存芯片,虽然最后爆点还是有些许误差,但也就十来米左右,要塞建筑又庞大,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
而且随着第一轮校射完毕,之后的连打击只会越来越精确,根据妙妙地图,避开薇希丝移动方向,以及可能关押奴隶、囚犯、人质的地方,开始使用其它非爆炸弹炮击……
戴莉芙虽然看起来挺熊的,但既然有能力控制伤害范围,她还是不会故意去攻击这些人,至于之后是生是死,就看他们自己的命了……
这一次开炮,戴莉芙也带有测试战舰各项指标的目的,毕竟都叫“伪物·测试型模块建造”
了,目前由于她提供材料不足,这艘伪舰只能存在大约30小时,不多测试一些性能参数,就太可惜了。
于是如同一座金属山的钢铁要塞,就被当做了一只巨型试炮靶子,在之后的半小时内,先后被命中了一百来各种型号性能的炮弹,每一种都至少打了5、6,差不多平均每分钟一轮齐射。
这个炮击度,一些蓝星旧时代传统战列舰也能达到每分钟两的程度,但绝对不是大口径主炮,比如口径460主炮齐射一轮的后座力达8000吨,光炮塔复位时间就让其无法连续高强度齐射。
现在戴莉芙测试出了主力舰基本齐射效率,508主炮可以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以每分钟一轮的度,连续炮击半小时,如果极限压榨自动装弹系统效率,能达到半分钟一轮,但这样会影响到海水浪涌的节奏,精度、散热反而会下降,得不偿失,也不知道在其它海域,海水成分,溶液密度的战况下会怎么样,反正跟游戏里的设定,所有海域环境都是统一数值的情况完全不同了。
戴莉芙回忆着过去的数据,在《碧蓝与苍穹的旋律》中她现在唯一能制造的主力舰,“轩辕舰”
级,为了游戏平衡性,装填时间为25秒,还能靠各种舰娘技能,不讲任何物理的按百分比缩短装填时间,并且把所有海况,外部自然环境因素都给省略掉了,玩家可以永远按照每25秒一轮的间隔打齐射,以战斗爽为主,哪有现实中这么多需要考虑的……如果不在现实中实际打打实弹,根本不知道真实情况,如果遇到遭遇战,还按25秒来安排作战计划,绝对要糟。
戴莉芙测试不同的炮弹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在设计上主力舰炮弹比薇希丝纳欧西斯的坦克炮弹复杂上百倍,这主要是因为电炮跟传统火炮的差异实在巨大。
不说别的,各种爆炸物装药的战舰炮弹,大多都不能直接用轨道加,否则炮弹里的装药有可能被电磁提前引爆,得用一种托盘外壳进行辅助,还有智能炮弹的程序录入问题。
游戏里不用考虑炮弹壳存在的电磁屏蔽效果,智能炮弹跟其它弹种都只是一段设定文字而已,但现实场景情况可就复杂了,召唤出来的智能炮弹能不能免疫轨道炮的电磁场,在完成指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