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 章 善解人意(1 / 2)

加入书签

想到八郎说过的话,杨明嘴角几不可察向上扬了扬。八郎这小子,确实会来事,也懂他的心思,这份善解人意,实在让他受用。能有这么个贴心又懂事下属,办事妥帖,还能揣摩到上司的喜好,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当初八郎提起这茬时,他嘴上还假意推辞了两句,说“不必这么麻烦,正事为重”,可语气里那点松动,八郎自然听了出来。

最后半推半就,也就默认了这份“好意”。毕竟,到了岛国这个地方,偶尔享受一下也无可厚非,更何况是八郎主动安排的,他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

眼下,他只盼着大阪这摊子事能快点有个眉目。只要货物顺利出手,款项到账,他就能立刻抽身去东京。一想到东京那边等着他的“惊喜”,杨明心情便轻快了不少,连带着看车窗外那些光怪陆离的夜景,都觉得顺眼了几分。

“放心吧,我没那闲工夫。”杨明转回头,语气平静回了孙遥征一句,眼底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笃定。

孙遥征挑眉看了他一眼,没再追问,只是嘿嘿笑了两声,重新靠回座位上,车厢里一时又安静下来,只剩下车轮碾过路面的沙沙声。

回到孙遥征住处,杨明去储藏室翻捡自已那些物品。最终拿出一件元青花三国人物罐,和梁楷牧溪各一幅画作,准备明天出售给孙遥征那个熟人。

孙遥征看着他翻来覆去挑选那几个人物罐,笑眯眯说道:“就这几件人物罐绘画来说,最出彩的是那件西厢记人物罐。我建议你把这件东西专门留出来,应对接下来拍卖鉴赏会。”

杨明听到孙遥征的话,动作顿了顿。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转身时手里提着那只元青花三国人物罐,罐身上三顾茅庐纹样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孙哥你是行家,西厢记那罐的画工我当然知道,”杨明用袖口擦擦罐口边缘,声音里带着点得意,“你看那衣袂的飘动感,还有山石的皴法,确实比手里这只灵动。”

他把三国人物罐轻轻放在旁边木箱上,又从木架抽出另一只稍小的瓷罐,罐身上崔莺莺与张生隔墙对月的画面立刻显露出来。笔触细腻到能看清莺莺裙裾上的缠枝纹,连月下的芭蕉叶都带着层朦胧的光晕。

“你瞧这西厢记罐,人物眼神都带着戏,可惜啊,这几件都是高仿物品。不过也好,这些罐子出手不心疼,下次把西厢记罐拿去拍卖,说不定能拍出个高价来。”

孙遥征走过来,伸手在西厢记人物罐上轻轻敲了敲,听着那清越的声响笑了笑:“你倒是会盘算。行吧,就按你说的来。你最好给我个底价,我明天好按照你的意思和人沟通。”

杨明寻思一会儿,抬头问孙遥征:“孙哥,咱们哥俩明人不说暗话,你觉得这三件物品,值多少钱?你就按真品估算。”

孙遥征皱眉寻思片刻,缓声说道:“梁楷和牧溪这两幅画,我能估出个一千万美金来,就是这件青花人物罐,我心里一直在犹豫,到底要多少钱合适?估的低了,不利于咱们以后拍卖别的物品。估高了……不知道具体多少钱算高。”

杨明往前凑了两步,几乎挨着孙遥征站定,目光落在那只元青花三国人物罐上,指尖无意识摩挲着下巴:“孙哥这话在理。梁楷和牧溪的画,老谱上有价,流传有序,一千万美金不算虚。可这罐子……”

他弯腰拿起那只瓷罐,借着光线仔细端详罐体:“你看这釉色的晕散,还有钴料的发色,典型的苏麻离青特征,人物衣纹笔触都带着元人画工的野趣,按理说该是硬通货。

但问题就出在这高仿题材上,就这几件人物罐来说,三国题材罐比西厢记多,这上面画的‘三顾茅庐’,细节考据得极细,连人物的穿戴都画得有凭有据,怕是独一份。”

孙遥征接过罐子,指尖在罐身的纹饰上轻轻滑过:“正是这点让我拿不准。按常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