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3章 心理预期(1 / 2)
“是真迹吗?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怎么会在国外旧货摊子上出现?”李莉心里还是不大相信。
杨明把画重新展开,耐心解释起来:“你看这只鸟头大身小,眼睛画得很圆,这是陈洪绶典型的夸张手法,为的是突出神韵,不是单纯画个像。
再看这梅花枝干,用笔遒劲,像铁丝一样,这叫‘高古游丝描’,是他的看家本领。线条看着圆润,但力量感十足。”
“还有这题跋,”杨明指着角落的字,“他的书法学的是魏晋,古拙又有金石气,和市面上那些模仿的‘馆阁体’完全不一样。
这些印章也很有讲究。印泥是老朱砂,颜色沉着。最重要的是,这几方收藏印在很多古籍里都有记载,是流传有序的。”
最后看这纸绢和装裱,年代久了,纸绢会自然氧化,颜色柔和。装裱的材料和工艺,也是明代晚期风格。这些细节,仿品很难面面俱到。”
“至于它为什么会在国外……”杨明叹了口气,“近代史上,多少国宝因为战乱和各种原因流落到海外?能在伦敦的旧货摊上遇到,既是偶然,也是缘分。
我估计,这幅画的主人,祖上应该是八国联军中的一员。因为据记载,这幅画是宫里藏品,只有动乱年代,外国人才有机会接触到此画……”
杨明买到这幅画,心里很高兴,晚上和老爸两人开了瓶酒,边聊天边喝。
“吴姨呢?她这两天怎么不过来了呢?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杨建军看看他:“别瞎说,她觉得你们过自己的生活不易,不想过来打扰。她下午还过来帮着带了会儿孩子,只是觉得你们该回来了,才回去的。”
杨明点点头:“只要不是对我有意见就成,快过年了,你和吴姨说一声,过年期间,过来一块热闹,不要再独自回去住了。”
随后几天,杨明没有等到老外摊主电话,心里渐渐放下了此事。他觉得一次收一件玩意太啰嗦,如果那老外还是吊着慢慢出手物品,他准备不再搭理他。
一周后,拍卖图录如期而至。杨明的拍品被放在了显眼位置,而李莉也收到了凯恩“私下接触”的电话。
凯恩称对方是一位收藏家。电话中,他提出了一个试探性的问题:“他愿意出价九百五十万英镑,是否有机会私下成交,避免拍卖的不确定性?”
这个价格比八百万保留价高出不少,足以让人心动。
“这个价格很有诚意。”李莉没有直接答应,而是按照杨明的嘱咐,先稳住对方,“不过,我们还是希望能尊重拍卖行的流程。”
电话那头的凯恩轻笑一声,话锋一转:“当然,流程很重要。也许,我们可以在拍卖前安排一次私下会面,大家交流一下,看看有没有合作的可能?”
李莉看向正在一旁听着的杨明,他点了点头。
“好的,”李莉回应道,“我们很乐意听听您客户的想法。”
挂断电话后,李莉有些兴奋:“看来你的判断是对的,真有可能提前出手物品!”
杨明表情平静:“接触不代表交易,接触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潜在客户心理预期价格是多少。还有就是,咱们是在执行和拍卖行签的协议。”
会面地点选的是一家低调的法式餐厅。
杨明和李莉提前到达,占据了背靠墙壁位置。杨明低声叮嘱李莉:“记住,咱们今天的任务是观察和提问,绝不出价。”
十分钟后,凯恩带着一位气质儒雅中年男人如约而至。
“这位是我们的客户,哈罗德先生。”凯恩介绍道。
简单寒暄后,哈罗德直接切入主题:“我对你们那件拍品非常感兴趣。如果能私下成交,我愿意给出一个非常有诚意的价格:一千万英镑。”
这个价格比电话里又高出了50万,已经相当诱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