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 章 赎罪(1 / 2)
“那太好了,爱德华先生,能饱览您的收藏,是我的荣幸。”杨明顺势应道。李莉称呼房东为爱德华先生,杨明也跟着这样称呼他。
房东立刻热情起来,亲自带着杨明和李莉楼上楼下参观。客厅的博古架上,摆放着几件清代官窑瓷器,釉色饱满,纹饰精美,一看便知价值不菲。
来到楼上的书房,杨明的目光被墙上的一幅挂轴吸引。那是一幅典型的八大山人作品,画面中一只孤鸟立于枯枝,寥寥数笔,却意境空灵,充满了冷峻孤傲的气息。
“好画!”杨明由衷赞叹道。
房东爱德华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显然对自已的收藏颇为自豪。
杨明走马观花将房东所有藏品看了一遍。平心而论,房东的收藏确实比之前去过的皮克家要高一个档次,虽然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后世的仿品或工艺摆件,但整体品质相当不错。
杨明心中暗暗盘算,爱德华本人应该对东方艺术品有一定的认知。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既要展现自已的专业素养,又不能显得咄咄逼人。
参观完毕,房东带着他们回到客厅,重新在那张古朴的红木桌旁坐下。
“怎么样,年轻人,我的收藏还入得了你的眼吧?”房东端起茶杯,不紧不慢地问道,眼神中带着一丝探究。
杨明放下茶杯,微微一笑,开始了他的“表演”……
“您的收藏非常精彩,”杨明真诚地说,“尤其是那几件清代官窑和书房里的八大山人画作,都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看得出您是位真正懂行的收藏家,我做这行也有些年头了,主要是做研究,偶尔也替博物馆或基金会找找东西。”
杨明这句话巧妙地抬高了自已的身份,表明自已不是普通的买家,而是有专业背景和渠道的行家。
爱德华眼神微微一变,态度也认真了几分:“哦?那你对我刚才那幅画,有什么看法?”
杨明沉吟片刻,缓缓说道:“说实话,第一眼看到它,我就被它的气息吸引了。那种笔墨间的灵动和清雅,是元代画家特有的。如果我没看走眼,这很可能是元代方证的作品。”
“方证?”爱德华显然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这个名头……好像没怎么听过啊。”
“这很正常,”杨明笑了,“方证在画史上记载不多,作品流传下来的更是凤毛麟角。但他的艺术造诣极高,尤其是画鱼,堪称一绝。”
他从随身的包里取出一个小巧的放大镜,递到爱德华面前:“您看这里,线描淡墨晕染,层次分明,立体感十足。看似随意,实则笔笔中锋,充满生机。”
爱德华接过放大镜,依言仔细看了看,脸上渐渐露出惊讶的神色。
“而且,”杨明继续说道,“这幅画的题跋和印章也非常关键。文肇祉的题跋,风格和年代都对得上。印章的篆法和刀法也与我所知的方证作品完全吻合。”
爱德华沉默了,他显然被杨明的专业分析打动了:“这么说,这幅画很值钱?”房东试探着问。
杨明微微一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换了个角度:“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金钱。更重要的是,它填补了美术史上的一个空白。如果能将它公之于众,对于研究元代绘画,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这番话,既点明了画作的价值,又给足了房东面子,将这次交易从单纯的买卖,提升到了保护和传承文化的高度。
爱德华看着杨明,眼神复杂,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杨明见房东陷入沉思,便将话题从单一幅画上移开:“您的收藏很完整,从书画到瓷器,再到一些文房用品,看得出是多年积累的心血。”
他指着一件青花缠枝莲纹赏瓶,点评道:“这件瓷器,釉色莹润,青花发色浓艳,是典型的仿宣德风格,非常难得。”
接着,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