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 章 文化信号(1 / 2)

加入书签

郭胜利和老金花端着菜进来,笑着招呼道:

"今儿高兴,为了庆贺石头回来,咱们敞开肚皮大喝一场……

"

钱见宸冲杨明眨眨眼,示意这个话题先打住。

酒过三巡,杨明忍不住问:

"钱叔,我在英国时看到报道,一件华夏元青花瓷拍出天价,怎么国内没什么人知道?你作为行业内元老,知道这事儿吗?

"

钱见宸点点头:

"我看过报道,但那记者不知为什么只是一笔带过。大篇幅写英国风情,主办方对他怎么友好,最后还上升到国家地位提升,外国人已经不再小看国人怎么怎么滴。

关于拍卖会,他没怎么写,只说有件华夏瓷器受到众多富裕人士追捧,这反应了国外人对华夏文化的热爱。

"

杨明听了很无语,如果马都去报道,肯定会深入分析这件元青花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而不是这些无关紧要的表面功夫。

不过,这年代记者大多都是这样的文风,归根结底还是没自信,老是怕外国人看不起自已。把一些扯淡的热情接待看得过重。

钱见宸叹了口气:

"现阶段,很多记者出国采访,总觉得能受到礼遇就是巨大的成就,却忘了自已的本职工作是传递有价值的信息。

那件元青花拍出天价,背后反映的是国际市场对中国文物价值的重新认识。这是多么重要的文化信号啊!可我们的记者却把重点放在了表面的虚荣上。

"

郭胜利端着酒杯说道:

"你们说的我不太懂,但我知道咱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是好东西。只是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它们的真正价值。

"

"这就是问题所在,

"钱见宸接过话头,

"我们的媒体应该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责任,让更多国人了解我们自已的文化瑰宝,而不是一味追求表面的虚荣。

"

杨明看看钱见宸,疑惑问他:“钱叔,您是荣宝斋老人,就没说过元青花人物大罐信息吗?要真是好东西,怎么咱们国内没有,倒是在国外老有报道呢?”

钱见宸缓缓说道:“说实话,关于元青花人物罐的事情,我以前还真问过原先琉璃厂几位老先生。

可他们都说没见过真品,琉璃厂以前有家老号,倒是出过一批高仿品,工艺做得还挺像那么回事,大多都被外国人当成宝贝买走了。

所以啊,我心里对所谓的元青花人物罐一直是存疑的。这次看了报道,也没太往心里去。毕竟,最先认定它的,是个外国棒槌。他拿出的那些所谓证据,在我看来纯属扯淡。”

杨明听了,心里暗暗寻思:那记者写的东西,也不见得是他的本意。在这个时代,明白人还是有的。不像后来,舆论被人有意把持,真假黑白全凭他们一张嘴说。

到那时,众多喜欢文玩的普通群众,哪有渠道去了解真相?媒体专家说什么,他们就只能信什么。

“你是说,这背后有可能是外国人在故意操作?”杨明故意这样问道。

钱见宸意味深长点点头:“这事儿啊,得往深了想。一件东西,它本身值不值钱是一回事,能不能卖出天价,就是另一回事了。”

郭胜利忍不住插话:“钱叔,您这话我就听不懂了。东西好,自然就值钱嘛。”

钱见宸笑了笑,解释道:“你是实心眼,这世上‘好东西’多了去了,可真正能被炒到天上去的,得讲‘故事’,还得有‘人’推。”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一个外国人,拿着一件据说是咱们国家的国宝,然后由外国专家来鉴定,再通过外国媒体大肆宣传。最后,再由一个外国富翁花天价买走。你不觉得,这一套下来,咱华夏人在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