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心神不宁(1 / 2)
郭胜利刚要开口接话,桌子上大哥大又“嘀嘀嘀”响了起来。
他皱着眉,按下接听键就问:“说吧,你在哪儿?我这就过去。”
电话那头声音不大,但杨明不用猜也知道是刘明星。他心里暗暗琢磨:看来这两人现在是彻底纠缠在一起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对郭胜利可不是什么好事儿。那女人太能作,这么下去,早晚会出岔子。
郭胜利挂了电话,把大哥大往桌上一扔,脸上满是烦躁:“得,又催着我过去,一天到晚没个安生。”说着就起身收拾东西,“我先撤了,明天有消息就给你打电话。”
杨明点点头,也没多留:“行,路上注意点。”
杨明打算近期就住这里,反正琉璃厂店铺开门也没顾客。眼下这光景,就算硬把铺子开着门,街上也见不到几个闲逛的主顾。
与其白守着空荡荡的店面,倒不如索性歇业,等外头环境彻底安定了,再琢磨开门营业的事儿。
回来后,该见的人都已经见过了。接下来,他打算彻底放慢脚步,把这些年攒下的事儿、往后可能要面对的难处都捋一捋,好好想透彻。
毕竟,多做些准备,总比到时候手忙脚乱强。趁这工夫,他准备好好在家休息一下,把有些事情想透彻,好应对接下来几年左右摇摆的大环境。
前世,这个阶段他还只是个围着大人转的孩子,虽说也跟着经历过些人心惶惶的日子,可大多是模糊的印象,许多事情都是后来听家里长辈提起才知道的。
如今才真正体会到这大环境的厉害。工程项目说停就停,管你前期投了多少本钱、欠了多少人情。
街上商铺就算没被强制关停,也鲜少有人踏进门。家家户户都宁愿躲在屋里寻清净,不是米缸见了底、油瓶空了罐,根本不愿迈出家门半步。这份沉甸甸的压力,比前世听来的任何描述都要真切。
在这年代,后海一带院子大多还保留着老底子模样,漏风的窗棂、局促的厨卫是常态,可杨明这处院子却是个例外。当年找雷育才来改造时,他就没打算含糊。
厨卫重做了格局,瓷砖铺到顶,水龙头是托人从南方捎来的铜质款,转着就出水。
家具也没选笨重老式柜架,而是挑了轻便又结实的实木款。书桌、衣柜尺寸都按着屋里的空间量身定的,摆着不挤,用着也顺手。
最关键的是那空调,市面上能买到空调的人本就不多,就算买了,也常因老宅子电路容量不够,开不了一会儿就跳闸。
杨明早想到这层,特意让雷育才从供电局拉了条专线,线径比普通电线粗一圈,专门供空调使用,从根儿上解决了麻烦。
也正因这周全的改造,这院子住起来格外舒服。尤其到了晚上,外头还是闷得人喘不过气,屋里一按空调开关,凉风顺着出风口慢慢漫开,没一会儿就把白天的燥热都压了下去。
杨明洗完澡,往床上一躺,只在肚子上搭条薄软毛巾被,不用像往年那样翻来覆去地扇电扇,也不用惦记着半夜被热醒。
窗帘拉得严实,屋里静悄悄的,只有空调出风口偶尔传来细微风声,他头一沾枕头就犯困,一夜无梦。
这一觉,直睡到第二天太阳晒到窗棂上才醒,那份踏实又惬意的劲儿,在这闷热的夏天里,真是旁人难寻的自在。
简单洗漱一下,出门奔菜市场买了些肉菜回来放冰箱。又把昨晚的剩菜剩饭热热,对付吃了一顿。接下来,他拿出自己私下记录的账本,开始仔细盘账。
杨明私下记账,不是不信任会计,而是他花钱地方繁杂,好几处账目是分开在记录。有些钱出处只有他一个人知道,就是庄佳慧和叶欢都不清楚,更别提老爸了。
人在全神贯注时,时间总是过的很快。杨明埋首在账本里,等再抬眼望向窗外,日头已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