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大发展(1 / 2)
郑小龙信息来源本就广,比起郭胜利来半点不差。他已经从可靠渠道获悉,关于电视剧行业管理,明年大概率会出台一份更加详细文件。
其中有一条格外关键:要完善电视剧交易体系。以后电视剧播出不再走以前电视台之间互相交换的老路子。
这意味着,以后制作方拍了电视剧,会有更大自主销售权,不用再被动等着电视台交换。
要是再算上剧集播出后可能带来的录像带销售、剧中插曲和主题曲的磁带销量,这么算下来,只要剧集质量不算太差,拍一部剧起码能保证不赔钱,甚至还有赚头。
大刚子是郑小龙嫡系,他看中的小说,若是真打算拉来改编成剧集,郑小龙于情于理都得给几分支持。
恰好今年郑小龙所在单位预算大涨,究其原因,正是去年底那部热播剧打下的好底子。京台头头看在眼里,审批预算时格外爽快,大笔一挥就多批了八十万。
这时代的电视剧环境,八十万不是小数目,足够支撑拍好几部成本不高短剧,这也让郑小龙手里多了几分可操作的空间。
此前,大刚子已经跟郑小龙提过,想把两部小说改编成不足十集短剧。郑小龙私下盘算了一番,觉得这个项目体量小、题材也贴合当下风向,有不小可能被中心立项。
也是抱着这个期待,他才特意找来了杨明商量合作的事。不过他也留了后手:若是杨明这边明确拒绝,他也无所谓。
毕竟这类短篇制作体量摆在那儿,算不上“大项目”,就算单独推进,也不会耗费太多精力。
大刚子那点心思,郑小龙早就看的明白。他在心里又把前后关节捋了一遍,才转向杨明道:“石头,你也知道现在行业政策变数大,一天一个样。
新出的规定虽说有不少新意,但谁也说不准后续针对电视剧领域,还会再跟进出台什么样的细则。
在更详细规则落地之前,中心那边已经有了明确意思:暂时不再和外单位合作。我们今年预算很充足,手头已经敲定的几个项目也都在按部就班推进。”
话说到这儿,郑小龙没有绕弯子,直接把自己的想法挑明:“今天找你,也是想再跟你商量下版权的事。我的意思还是没变,希望能直接买下这两部小说改编权,你也再好好考虑考虑。”
杨明呵呵一笑“既然话都说到这份上,就没必要再考虑。实不相瞒,两套拍摄设备我早订好了,全是岛国刚出的最新款,下个月就能到货。
人手也在物色,等设备一到,立马搭班子开机。”那语气半点儿不像随口开玩笑,倒像是早把后续事儿都安排妥当了。
郑小龙默默寻思,得想个法子再跟杨明磨磨条件,把之前没捋顺事儿圆回来才行。旁人不知道,他心里却很清楚,现在拍电视剧根本就是往水里扔钱,拍得越长,亏得越狠。
杨明向来是个稳当人,要是没把前因后果摸透,绝不会平白扔钱打水漂,这里头说不定还有他没摸清的门道。
“杨老板说在物色人手,那现在有眉目了没?”大刚子心里早转开了念头:要是单位这边实在没盼头,不如去跟着杨明干。现在“下海”是潮流,可他又犯嘀咕,怕自己这点本事入不了杨明的眼。
杨明刚要开口,门外忽然传来敲门声。郑小龙扫了眼大刚子,语气里明显带着不满:“去开门。”
王塑却先站起身,摆了摆手:“坐着吧,我去开。”他刚才就听出来了,大刚子那话里藏着心思,八成是被杨明那句“正物色人选”勾住了魂。
在场几个人里,也就大刚子真信了杨明的话,他和郑小龙心里都犯着嘀咕,现在各行各业刚有起色,谁会在政策还没完全明朗时候,贸然砸钱投拍电视剧?这样做,风险是很大的。
王塑开门回来,身后跟着几位陌生面孔,杨明从未见过。再看一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