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唐王朝的第一次功夫茶讲座(一)(2 / 3)

加入书签

抬头地依次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称此过程为“关公巡城”和“韩信兵”。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最后,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李泰微笑着为这些个好奇的王子,公主们解惑道,‘好奇心能杀死猫’,今儿个我若不清楚,怕是要没完了。陆羽老兄,不是兄弟我要窃取你的才学啊,你休怪吾啊,李泰在心里默念道。

    “好茶艺!”一声大喝,大家一看,原来是李恪听了激动的喊了出来,“呵呵,如此茶艺,当真是闻所未闻啊,为兄我可真是有些心急着想见识见识了,这不”李恪尴尬的笑了笑道。

    “不过,这茶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别也在于茶具,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种”道这,李泰摸了摸鼻子,又卖了个关子。

    “青雀哥,你快嘛,别卖管子了”李治赶紧跑过去摇着李泰的手臂撒娇道,而一边的晋阳公主也跑过来道,“四哥,快嘛,快嘛”李泰笑着摇了摇头,唉,都不要叫四哥,还叫,怎么就穿越到了老四身上,为什么不是老三或老九,跟甚着,老大呢,不过,算了,穿越都穿越了,只要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行了。

    “第一,是茶壶:潮州土语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的一种。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日:“、浅、齐、老。”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尊圃、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壶的式样很多,有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六角形、栗子形……等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取其端正浑厚故也。壶的色泽也有很多种,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等,还有一种壶身银砂闪烁,朱粒累累,俗谓之抽皮砂者,最为珍贵。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宜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所以用大茶壶,中茶壶,茶鼓,茶筛,茶档……等等冲的茶,那怕是用一百元一两的茶叶,也不能算是工夫茶。至于深浅则关系气味,浅能酿味,能留香,不蓄水,这样茶叶才不易变涩。除大、、深、浅外,茶壶最讲究的是:“三山齐”,这是品评壶的好坏最重要标准。办法是:把茶壶去盖后覆置在桌子上(最好是很平的玻璃上),如果壶滴嘴、壶口、壶提柄三件都平,就是“三山齐”了。这是关系到壶的水平和质量问题,所以最为讲究。“老”主要是看壶里所积成的“茶渣”多寡,在前面已经过了。(当然,“老”字的讲究还有很多,例如什么朝代出品,古老历史如何,什么名匠所制成,经过什么名家所品评过……等等。但那已经不是用一般茶壶的问题,而是属于玩古董的问题了。)

    冲功夫茶除了用“冲罐”之外,有时客人多时,也可以用“盖瓯”。在潮州菜馆中每吃一道菜后就必定上来一巡功夫茶,那就是用“盖瓯”冲的,这是为了适用于人数较多的场合,一次可以有十杯至十二杯。但毕竟盖瓯口阔,不能留香,气味比使用冲罐就差得多了。不过,只要冲茶的人“工夫”好,用盖瓯也可以冲出好功夫茶的。”李泰完就停了下来,微笑地看着大家。

    “潮州,为兄未曾听过,这是在什么地方,居然有如此茶艺?”李恪好奇地问道,其他人也满脸好奇地看着李泰。

    “潮州,这是南海一代,广东的潮州府,三哥没有听闻倒也没什么,再,这叉还未出名,我也是无意间得来此法”李泰笑着开始忽悠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