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如何削弱儒家?(3 / 4)

加入书签

,让他们妥协,让他们依赖大唐,随后,再慢慢地将各种思想侵入儒家教义之中,并不时地提出问题,改革一下,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早晚有一天,等深入人心之后,大家会发现这儒家已经不是原来的儒家了,到时候想改回来都改不了了,不过,这得需要时间,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李泰对着李世民解释道,

    “父皇,在茶馆中论证,辩论,更能深入百姓之中,以最快地速度传达到平民阶层,让他们也了解到儒家教义,当那些文人,士子,儒学大师辩论的时候,他们也在思考着对错,当新的观战胜旧的,传统的观时,他们也能急时了解,同样记下来,更甚者,面对着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观,更加有利于我们对儒家教义的修改。等辩论越来越多,被提出疑问的观越来越多,被服的观或服不了的观越来越多时,我想,不光是平民百姓有疑问,相信那些希望考取功名的秀才,文士们也会心存疑虑,这儒家教义到底是对的多,还是错的多?甚至是那些参与辩论的儒学大师,面对着全社会的舆论压力也会产生疑虑,怎么我信仰了多年的儒学有这么多缺陷的?是不是该完善的时候?

    在那时父皇,你就应该让人在民间带头提出,‘罢黜儒家,恢复百家争鸣’,并且让民间的舆论越来越响,甚至朝野震动,但您还是不要管,任民间反对儒家的声音大起来,也不要偏袒任何一方,等朝廷重臣提出时,也不必理会,就,您也觉的儒家教义有很多不合适的。等到这些个儒学大师实在不住压力了,自会来向您求助,想必,到时候,您嘿嘿”父子两对视一眼,一起笑将出来,尤其李世民摸着胡须一连淫荡地笑着,想是看到了一群平日里自命清高的儒学大师,跪在他面前,拼命求助的样子了。历史上的许多农民起义也多是如此,百姓是不会有多少了解这些封建教义的,只会盲目跟丛,所以什么‘一呼百应’大多是真实的,但却无什么用处,白莲教,闻香教,即便到了近代、现代,还是如此,例如那个什么法什么什么功的,太多人甚至不知自己为何要这么做。

    “到时候,朕站出来登高一呼,这儒学是孔老夫子所创,其自身并没有错,怎可罢黜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