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大唐“无冕之王”的构想(2 / 3)
欢这些故事,不过,联系到这位公主殿下历史上的强悍,也就没有什么好的了,毕竟这李家可是有北方胡人血统的,且,他的生父都是亲上战场的,想来,她喜欢这些就没什么好的了,况且,像岳飞那般的任务,很难让人不生出敬意来。可是,李治这家伙怎么就那么懦弱的?不对,貌似大唐在他的涌徽年间,才是版图最大的吧,至少,那个在隋炀帝时期和唐太宗时都征过的高句丽可上灭在了他的手上啊,这李家还真是有血性啊
“还有,还有,那位岳王爷还做了首词呢?父皇听了也一定会非常欣赏的?”李治马上不甘示弱地蹦窜出来道。
“哦,是什么?”李世民也被他们介绍的有些心痒痒了。
“叫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好诗句,哦,是好词,好气魄,好一个怒发冲冠,好一个冲冠之怒,好一个潇潇雨歇,更增壮怀显出了诗人以复仇者的凛然大义,融合大英雄的发愤图强;
好一个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此等气概,非大英雄不可,此诗中满是豪情壮志、气吞山河,真想看看那宏伟庄严、令人意气风发的情景!真是一首表现复仇御侮、英雄壮志的千古绝唱啊,此诗是谁所做?朕可真想见识一下啊,竟有如此胸怀,如此大作,朕为何闻所未闻呢,看来,我大唐还是埋没了不少人才,将才啊,不行,如此俊杰怎可埋没,定要找出来”李世民听后在那自言自语道,“青雀,这是何人大作?此人在哪?此为何人?这个故事又是个怎样的故事?到底”
“这个,呃,儿臣也不知”李泰憋红着脸道,这个如何好呢,难不成,你还让我穿越到大宋,去把岳飞岳武穆抓来不成?看来只能睁着眼睛吓话,拽着明白装糊涂了。
“青雀哥,你上回不是了,这个故事是你想出来的吗?”可怜的李泰,为什么上天老跟他作对呢?李泰顿时在心中大喊,天杀的贼老天,你会什么总是要整我?若是光听这诗或许还不觉的什么?可是,若是把整个故事完,怕是就算这位便宜老爹开明,那太子哥也会怂恿大臣将此诗定为反诗,借此故事攻击我对大唐朝政不满吧,毕竟,好好的和平年代,太平盛世,你什么岳飞传嘛?你这不是摆明了招惹麻烦吗?你难道想告诉整个大唐的臣民‘功盖天下者不赏,威摄其主者获罪’么?这不是吃饱了撑的,找自己便宜老爹的麻烦吗?本来就已经‘明君无肖子’了,但这位老爹可一心要做个千古明君的啊,你就想让君臣离心么?唉,看来只有走一步算一步了,这上了弦的箭,除了故意射偏,还能咋的?
“青雀,你在想什么呢?朕问的问题听到了没?这本书真是你做的吗?”李世民也真是,拽着个问题不放手,真是‘王八咬了口,死也不撒手’,这跟后世那些个烦人的苍蝇,狗仔队,无冕之王有什么差别啊,一样的麻烦。等等,狗仔队,无冕之王,这不都是形容记者的吗,这些可是代表了民间的媒体舆论的啊,在后世,得罪了媒体,受到舆论的攻击,也就代表着,你这辈子可能都完了,有了,不是削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