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再次犯错(3 / 4)
是画舌添足,而是阐述着封建儒家思维,对人们的禁锢。这是李泰特意要求加的,很显然,这次原本十分美满的宴会,算是彻底泡汤了,不管是李世民,还是其他大臣,皆脸色不大自然,
不少功勋子弟,王孙公子,还有那些个无拘无束的公主们,则完全被剧中清节所吸引,这里面尤其以李漱为代表。
看到年轻一辈的表现,李泰不禁暗笑,就是要的这个效果,那一部分不肖功勋之后,尤其是愿意通过帮助自己上位,将那些老功臣拉下来,再掌握权力的年轻一代,都不是笨人,通过此事,定能很轻易把握到自己的想法。
这虽然看似仅是表达对士族的不满,但也有提醒众人,功勋也是此例,官僚又如何,他李泰一样敢得罪,至于原因?嘿嘿,等下若是出来,怕是能令士族更快地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呢!但是,真要讲出些论断来,那么,所有的上层社会,必将发生一次动乱,这对历史亦没什么好处,头疼啊
终于,等话剧结束,李世民单独招李泰问话,“青雀,你此为何意?怎么会如此莽撞,这不是坦白了表示对士族的不满吗?况且,你得罪的,也不仅仅是士族吧?”李世民龙目紧盯着李泰,看他如何回答。
李泰无所谓地耸耸肩,将这士族与科举出生的庶族相冲突所带来的后果阐述一遍,果然,听得李世民大皱眉头,半晌,方才叹气,“唉,看来,的确是朕疏忽了,幸好青雀你提及,否则,后患无穷啊”
沉吟好一会,李世民抬头,苦笑地问,“青雀,你的意思,莫非是,彻底消灭高门士族,还是不举行科举?”
李泰一听,也无语了,心理大骂自己欠缺考虑,但事已至此,无可选择了。
科举制在当时的先进无可质疑。但唐朝士、庶两个阶级之间的党争,是各自为了维护本阶层利益进行的你死我活的斗争。从私人得失到不惜牺牲国家民族利益,不遗余力的排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