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改革的必要(2 / 4)
儒家文化最终还是在外战中失败,带来了百年耻辱。
纵观历史,有人提出,儒家就是一头黔之驴。一开始因为个头大还能唬住几个人,旁人不敢近其左右,叫声也挺吓人,但经过几次试探,“技止此耳!”除了尥蹶子,没有利爪,更没有锋利的牙齿,最后还是难逃老虎的血盆大口。
这种想法是不全面的,儒家,不该一面否定,在乱世与治世,其治国之道,还是十分好的。但是,儒家治理下的国家,却都不能久远,一心只念和平的治理国之道,确实是不正确的。其遗留下来的文献、智慧等,确实是华夏历史上最宝贵的结晶。不过,这并不代表了,儒家就一定要是正统,其中的错误的思想一直影响着后人。就看整个历史吧,因为儒家思想、信仰佛教等而死的人命的价值,是否远远大于它所创造的文明呢?后世之人皆言‘自由’,重视生命。那么,那部分只在乎这些文献,却没有看清自己的先祖命运的人啊,这该如何解释呢?很多人不可全盘否定儒家,很正确,但你们却是因为儒家的文明而做出结论,你们是否看到,那应儒家等思想而付出生命代价的华夏子民呢。
同样的,还有那佛教,自大唐才真正昌盛,那么,就算大唐更多一部分人信封道教,吃丹药而死,那也仅是一部分,后世之人就大肆痛骂了,真是笑话。满清等少数民族怎么对待汉族子民的?不少人认为,即便大唐上层社会都信奉道教而亡,也好过那愚民的佛教,还有儒家发展的儒教等。如此看来,儒家必须改革,儒教不该出现,佛教不能昌盛
想了许多,李泰最终决定,还是先拿儒学做文章,至于高门士族与寒门庶族间的斗争,他李泰管不了,也没能力管,大唐数百年国运,况且毁于朋党之争,他李泰纵使能扭转国运,那首先也该将那害惨国人的儒家给剁了。
当时的士子、文人,皆仰慕儒家,引以为傲,也是因儒家的某些思想,才会形成高门士族与寒门庶族等。
李泰叹气,方才回答,“父皇也明白,今晚的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