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为何不以大唐为公元纪年?(1 / 4)
几天时间,李泰等人将扬州内外逛了个遍,对当地的风景、地理、风俗都有了大概了解,,同时也是心情大好,因为每次都是微服且不从正门出去,都没什么人影响兴致。
扬州之地,乃是前往日本的出口,换句话,整个唐朝的东南沿海地区。山东登州最多的是到新罗的还船等,而扬州的对外交通,多为日本。当然,虽然从广州南下,经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波斯湾。但是,扬州此地却是遍布胡商,不过,这些不是李泰所关心的。
李泰一直在注意着,这些经商人中,波斯与粟特人人的数量等。
在唐人心目中,波斯人是善于经商,尤其精于识宝,往往不惜重金以求宝,最终均会得手,而且虽然老病垂死,也要把宝物留给后人。因此,唐人把波斯商人看作是怀有宝物的富人。民间流行有“不相称”语,其中的“穷波斯”与“先生不认识字”并列,即是波斯商人根本是不可能穷的。在经商的本领上,粟特人也同样是高手,唐人传奇中往往用“商胡”来指称伊朗种的商人,他们既指波斯,也指粟特。然而,在很多故事中,似乎可以看出,在唐人眼中,粟特人在识宝方面还是较波斯人略逊一筹。
我们知道粟特商人主要是从陆路来到中国的,而史料更多地把波斯商人与“乘舶泛海”联系在一起,从广州、扬州大批波斯商人的情况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元稹《和乐天送客游岭南二十韵》一诗“舶主腰藏宝”句注称:“南方呼波斯为舶主。胡人异宝,多自怀藏,以避强丐。”明唐人把波斯看作是海上而来的商船“舶主”的代称了。粟特人主要是以陆上的队商形式东来的,他们有自己的队商首领,即“萨保”。
前人早已论述过,在广州等沿海城市里,由于外来蕃人较多,有专门居住蕃人的蕃坊。在广州、扬州等大都市里,波斯、大食商胡大概主要居住在蕃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