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战鼓(二)(2 / 4)
颗炸弹,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爆炸。
如今,他甚至于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挺得过两个月,是否还能等到秋收到来的时刻,而他唯一的希望,便是谣传即将南下的八旗精兵。
可惜,晋王李定国似乎不给他这个机会了。
永历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李定国麾下大将贺九义围南宁,线国安不肯救,南宁遂破。
八月,李定国亲率大军攻桂林,双方再次于严关一带展开激战,线国安绿营新兵临阵倒戈,明军乘机从侧翼突袭,清兵大溃,自相践踏,死伤无算,浮尸蔽江而下,极其惨烈。
线国安一路溃逃,缩回桂林,闭紧城门,做死守状。
第二日,李定国率兵围桂林,将他堵塞了一个水泄不通,红衣大炮尽数架上,日夜攻打,线国安朝北而望,苦侯八旗精兵不至,一路警报,朝着北面传来,鳌拜这才急了,驱策八旗精锐,昼夜兼程,只为救援广西危局。
原来鳌拜此人压根儿没把安南的生死存亡放在心上,倒是期待着明军精锐尽数南下,好乘虚而入,所以得到顺治旨意后,表面上率队南下,实际上行军速度极为缓慢,摆出一副观望之色。
对于八旗的举动,洪承畴也略有耳闻,向朝中连连上奏,阐明其中的厉害关系,可是顺治充耳不闻,任由鳌拜自由行动,说起理由来,也是格外的简单,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洪承畴一时语绝,对于顺治等人的心思,他也约莫能够猜测到一些。南洋条约组织的核心,便是实为盟主的大明,只要攻破昆明,缅甸、暹罗、澜沧等国自然瓦解,到时候或是拉拢,或是打压,千万般的手段施展出来,定能把这些小国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因此,安南已经成了顺治等人用过一次就扔掉的便纸,现在他们只希望把明军所有的精锐都陷到这块荒蛮之地。
可是,安南真的能够吸引住明军所有的主力吗?
洪承畴还没能够想得清楚,李定国就行动起来,有如闪电,仿佛根本没有经过集结这么一个过程,便发动强攻,一路杀过来,线国安损失惨重,短短的几天功夫,就出现了支撑不住的迹象。
鳌拜这才惊慌起来,安南丢了,那是郑柞他够傻,如果广西一战而败,那问题才大条了,于是马不停蹄的南下。
正在此时,贵州急报传来,孙七部明军倾巢而出,有如黑云压城一般,席卷而来,直逼清兵阵线,双方在安庄一带展开血战,清兵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守安顺府。
鳌拜顿时便产生了犹豫,分兵乃是大忌,何况此次明军来势汹汹,分兵之后极可能被对方各个击破,重演云南一战的惨剧。此刻,判明明军的主攻方向便显得尤为重要,不过,他心中微微一思量,便想了明白。
广西一带,主要是线国安的绿营兵,纵然一战失地,也不过是损失一块地方,到时候再抢回来便是,反正广西那块地方,明、清双方争夺了好几次,就算再夺一次也没有什么,唯一可惜的,只是损失了线国安这么一个忠心的狗奴才。
实际上,就算是对线国安的生死,鳌拜也是不放在心上的。他就像是一个好玩的宠物,闲暇之时,逗逗还是不错的,但是它一旦溺水即将死亡,要主人为了它而下水冒险,那是万万不可的。老祖宗有言,汉人可用而不可信,鳌拜将其视为信条,因此,完全用不着为了一个狗奴才去拼死拼活。
倒是贵州那边,集结着云南战役之后,残存的相当一部分八旗精锐,他们才是大清赖以统治天下的核心,万万损失不得。
于是,鳌拜当即做出抉择,增援贵州。八旗精锐前脚刚刚踏足广西边境,后脚便退了出去,背离望眼欲穿的线国安,扬长而去。
正在此时,四川噩耗再度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