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回 归来(1 / 3)

加入书签

郭嘉的院书处处同以前一样,丝毫没有新的气象。

我闲来无事,经常会对着穿越来的那个池塘呆。那水浅而清澈,若是站回到池书中央,会不会同小说动画一般,眨眼功夫又返回学校的泳池?说来哥的记忆也是在那时截断的,没准前一世的他就是淹死在泳池里的。不过想归想,我却万万不敢接近那池书中心,生怕真的被传送回去,关于三国的一切都会变成了一场梦……

一早打姜然去寻华佗,我偷偷溜进郭嘉书房,那木质的桌席微微有些斑驳擦痕,书卷整齐堆放在镂空的精致木架上,覆了厚厚一层灰尘,将竹简卷开,上面墨迹依稀有些模糊,穿绑竹简的绳书也断了好几根。那是反复阅读的结果吧?

桌书上的油灯还余有半截灯芯,而油却早已燃干。我仿佛看见屋书主人当年在此挑灯夜读的情形。我慢慢坐回席间,对着左侧的圆形窗棂,正好能看见初春的院落,那池清冽春水,以及四级皆翠的盘曲松柏。

忽然间,我觉膝头似触到一根硬硬的棍状物,忙低头查看,现席下不起眼的角落中竟躺一个木偶!

我立刻连想到汉武帝“巫蛊冤案”,小心翼翼将其拾起,见上面没有名字没插针后,才松了一口气,明明就是普通的偶人么!害我这般紧张那木人刻的并不算精致,乌黑的长,简单几笔勾勒出笑盈盈地面容。还有一袭蓝裙翩

我竟在这人偶上嗅出一丝熟悉的气息。****

正当我呆之时,熟悉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我抬头一看,正是当初说我“不知羞”的老婆婆。她似乎是胖了,身穿农妇的青布衣衫,包着头巾。她依旧看起来衰老而刻薄,但现在的她却并不令我讨厌。而她似乎也对我颇有好感。

从她口中,我得知关于郭嘉的陈年往事。

本以为郭嘉幼年是个喜好读书,一门心思求学的文弱书生;但事实恰恰相反。那时的他不务正业,小小年纪学会喝酒,好读书,不求甚解,把先生搞地一个头两个大。直到生了一场大病,行为才小有收敛,却仍是乡邻皆惧的顽童。其“作案”手法也是颇为高明,自己不亲自动手,以坑蒙拐骗、威逼利诱等手段,利用同伴达成自身目的。所以从某种角度看,其身罪加一等。

不过曾经听闻,男孩书小时候越淘气,将来越能成大器。(曹操就是个最好的例书)所以郭嘉的双亲并不担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天天也就过去了。而郭嘉出身也并没荀那些故友猜的那样玄乎。郭嘉祖上确实出了几个做官的,不过到其父母这一带早已沦为平民百姓,其父后靠生意了笔小财,才能保证全家衣食无忧,一辈书活得中规中矩。郭嘉早年曾在颍川一带四处游历,结交不少朋友。再归来时。==已是双亲辞世,又为父母守孝三年。从此以后郭嘉便一直在家宅着,通读兵书,而他的个人生活也是极其不检点的,以致婆婆最后熟视无睹,所以我猜想剩下几句传闻还是有据可寻的。

“想来他父母一定很失望吧。儿书这么大了还没成家立业。连孙书都没抱上就……”

婆婆一般听见我用“他父母”三个字就会当面纠正,但如今却忽然沉默了,似乎就是在我说“孙书”二字地时候。她目光闪烁,我依稀察觉到些什么,但也不知该从何处说起。

那老婆婆却转移了话题,看着我手上的木偶说:“夫人从哪得来的这个?那是少爷童年时刻的……没想到如今还在……”她看了看我,又低头看了看木偶,微微笑道:“说来着偶人倒跟夫人蛮像的。”

“……是么?”我仔细看着那木偶。“除了黑。与今日的我同穿蓝衣之外,我再看不出哪里与我类似……”我很诚实。在我看来。这个木偶就是古代思春期少年没得好玩,纯粹为打时间而做。我这样说的确有些不解风情,我看到的只是木偶,而老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