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百年女子不得鸣(1 / 2)
西凉以武立国最初并不为天下诸国认可,被视为蛮夷之国,初代西凉王为昌盛文学,创立稷下学宫容纳各类学子,最初浩**六十余年的百家学术之争就是起源稷下学宫。后天下以儒学为正统,稷下学宫出过几位儒学大家,逐渐被西凉读书人尊为儒学圣地。
西凉甲士百万,学子亦有二十万余,读书人人的最搞荣誉不是中举为官,而是进入稷下学宫成为稷下学子。稷下学宫每年开考限定三万人参与,但最后招收却只有寥寥数十人,大浪淘沙,每名稷下学宫的学子走到三国任何一处都是炙手可热。
南楚科举除了正题以外,还有花题供学子题诗作赋,以供考官参考。所以南楚诗词之风大盛,文人都喜欢以诗会友的诗会。而西凉武风盛行,哪怕文坛也受影响,科举则单刀直入,不考四书五经,不兴诗词,只考策论。
策论论辩之中,一年一度上元稷下学宫的王霸利谈,就是其中的翘楚,每年都吸引各处学子前来观礼。所以当楚倾和赫连铮来到稷下学宫的时候,眼前除了高墙大院的稷下学宫,便是人山人海,衣冠胜雪文人士子。
学宫大门虽然敞开,但门口有人看守,只有手持请柬之人方能进入,更多的人只能望门兴叹,神游向往。就算如此,他们仍然徘徊在门外,不愿意离去。
仿佛离得近一些,就能多沾几分稷下学宫的书香学识之味。
楚倾看到这一幕,啃着手里用竹签串起来的小湖鱼,问道:“这稷下学宫倒是个稀罕物,好像人人都想进入。”
赫连铮来西凉之前,调查过西凉的风土人情,解释道:“在你们西凉,考入学宫可比中举还管用,而且一旦入学宫,衣食住行都由学宫豢养,内中更是诗书礼乐一应俱全,学子入内后甚少出门,最高纪录有人二十年不出学宫。”
公主殿下若有所思的点头,不知在想什么,望了一眼大门,用询问的眼神看着赫连铮。
三皇子无奈一笑,说道:“前几日稷下学宫是有送来请柬,但我一向不喜热闹,便回绝了。”
公主殿下十分大方的递了一串鱼儿过去,开口道:“既然他们有请你,你去门口阐明身份,相信他们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
赫连铮接过鱼儿,望着那盛兴百年而不倒的稷下学宫,苦笑道:“上元佳节,你就不能高抬贵手,让人家过的开心些。”
三公主委屈道:“怎么说的我像洪水猛兽一般。”
赫连铮想起皇后的下场,缄口不言,不与她争辩。只是心中难免抱怨,你不是洪水猛兽,却比洪水猛兽更加吓人。这是这话,是不可能告予楚倾知道了。
就在楚倾想着如何入内之际,一个蓝衣世子从远处而来,惊喜道:“铮兄,你怎么来了。”
楚倾朝那个方向看去,一个神采俊逸蓝衣少年喜笑而来,令人如沐春风。等他走进了,赫连铮也温和笑道:“好久不见了,萧兄。”
萧姓世子显然和赫连铮极为熟稔,十分不雅勾着赫连铮的脖子质问道:“快和我说说,上次你要我送去给国师测算的生辰八字,到底是你和那位姑娘的。”
赫连铮对自己这位大大咧咧的好友十分没法子,瞥眼看了看楚倾,意思是还有外人在。萧姓世子看到楚倾后,果然收敛了许多,恢复了大家世子的风度,拘礼道:“在下萧复。”
楚倾和他们对话也猜出,萧复就是帮忙尚书府之子,对他多了几分好感,回礼道:“在下楚悦。”
萧复是个自来熟的性子,随口道:“楚公子这姓氏好,与王同姓,沾的王气,不过若是在北渝可就惨了。”
楚倾疑惑道:“这是为何。”
萧复解释道:“北渝那边规矩甚多,只是因为历代皇帝中有人名字带虎,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