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冥冥之志昭昭之明(1 / 4)

加入书签

御书房之内的硝烟散去,留下的满地鲜血并没有平息这场风雨,反而让原本蛰伏的暗潮涌动的更加剧烈。

昭明门位于章华皇宫东侧,相比司马门只供天子车驾驰骋,昭明门则是文武大臣上殿的必经之路。

楚国儒学兴盛,处处可见踪迹,昭明一词便是出自《荀子·劝学》中的一段话,“无冥冥之志,无昭昭之明。”

话中用意教诲楚国群臣,若无埋头专注的以平天下为己任,如何能有名留青史的辉煌功业。

可惜古往今来,走过这昭明门的文武群臣无数,又有几人把这句话放在心中。

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利往。市井如此,庙堂也是相同。

楚国群臣虽学儒家,当并非人人都有那番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因为那圣人之道太过艰难。

入仕为官,更多的是为己,为利。

他们能做到,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的一毛不拔,却做不到,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的无私。

无他,人性本就如此,他们是人,并非圣人。

何况国者,本就是天下人的利益结合而成,这些朝野群臣便代表着不同阶层的利益,在朝堂之上你争我斗,推动着历史向前走去。

昭明门之下,封君白灵琥长剑驻地,望着这道楚国沧桑中历史中,历经风雨的昭明门。

冬日冷风吹拂着他单薄白衣,他却浑然不觉,只是呆呆出神。

楚国开国之初,地大物博,但大多数都是蛮荒之地。南方丛林之中,更是沼泽瘴气密布,难以居住。

太宗为解决这一难题,便将这些荒野偏僻之地尽数分封给当时的楚国世家大族,由他们自行治理。

分封大礼之后,太宗亲自送行,君臣同路,将那些封君送到这昭明门之下。

那时,君臣和谐,其乐融融。

而后各地封君,百年辛苦筚路蓝缕,才有了楚国的沃土千里,烟雨江南之美景。

不说其他之地,就白灵琥所在的江东浙地初封之时,被蛮夷土著所侵占,为保安宁,几任白氏家主战死沙场。治理江东百年间,一换十任家主。每任家主治理不到十年,却几乎年年有战,岁岁兴兵,直至**平边境。

这百年间,白氏六脉最后只余下一脉单传,其中家族血泪,又有几人知晓……

人们只记得当下好坏,有谁会去关心曾经的人,为如今人的幸福,又付出了什么呢?

封君制早已腐朽,这些年来更是变本加厉,百姓怨声载道。赵锐作为封君之首,却强抢民女,**人妻女,更是将他们都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而在一切背后,都有一双手暗暗的推动着,纵容着,滋养这些人最深处的阴暗。

白灵琥将封君一行人推往岁羽宫,原本想借赫连汐之手除去封君,为楚国扫平内忧,完成答应赫连觞之事,保存白氏一族。

可岁羽宫下,雪字营只剿乱军,不杀封君,完全打乱了他的步伐。

那个名为鸩姬的女人,已经看穿他的一切布局,但杀封君对她而言不过举手之事,而且能为楚国除去内忧。白灵琥不明白她为何还要大费周章,留下这些封君。

她看穿了自己,但自己看不透她……

冬日寒风中,白灵琥静静凝思着,却只有满腹辛酸。

三百年封君,只惠泽百姓百年,后人享用福祉两百年。

也许早就应该还了……

风中传来远处嘈杂而喧闹的脚步声。

远处仓惶逃离岁羽宫的一行封君,在少数忠心护卫的陪同下,狼狈朝昭明门而来。期间不住后望,害怕追兵杀至,眼中满是畏惧之色,毫无败军之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