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蟑螂特工队(二)(3 / 4)

加入书签

底隐形。

阿武在杭州进行过测试,测试表明,仅需0.1毫升的剂量,就足以让一个成年男性在十分钟内陷入全身半麻痹状态,而受害者只会感到类似午后困倦的轻微drowsess。

这种生物制剂的精妙之处在于其作用机制。

黏液中的活性成分能精准阻断神经突触间的乙酰胆碱传递,却不影响生命体征。

被麻痹者意识虽然清醒却无法顺利控制神经进行活动,就像被按了暂停键的播放器。

而且,这种物质在人体内最多两个小时后,就会自然分解为普通氨基酸,连最精密的毒理学检测都追溯不出异常。

光想想都刺激,如果它把黏液稀释在矿泉水里,哈哈,那绝对是一大群人会集体中招。

对于突发的紧急情况,药师的黏液更是完美的脱身工具。

它可以让追兵们像多米诺骨牌般接连僵倒,为我们的逃离创造更多的时间。

在非致命性武器领域,药师的这个进化后的黏液堪称革命性。

相比传统麻醉剂,它的黏液无需注射、没有苦味、不产生代谢负担。

当人类科学家还在实验室里合成复杂化合物时,这只东方蜚蠊已经进化出了完美的生物麻痹方案——纯天然、可降解、精准控制,真正做到了杀人于无形的最高境界。

雷达和程序员这对电子战搭档,简直就是移动的信号黑洞。雷达进化出了独特的生物电磁感应,它背部那些看似杂乱的纹路实际上是天然的射频接收天线,能够捕捉从50hz工频到5Ghz毫米波的全部电磁频谱。

这两个家伙配合起来,能编织出一张无形的电子监控网。

雷达负责广域扫描,它的触须就像全向天线,能同时追踪上百个无线信号源。

程序员则专注解码,它六条腿上的感应刚毛能直接在电磁场中\"触摸\"到数据流,连量子加密的握手协议都能被它嗅探出规律。

干扰!这才是它俩最牛的绝活,有谁能够想到信号是被两只蟑螂搞乱的!

雷达能释放特定频段的生物电脉冲,让监控摄像头出现雪花噪点;程序员则擅长制造数据包冲突,能让目标的蓝牙键盘输入变成乱码。

这对电子战专家能够对物联网设备进行降维打击。智能灯泡的Zigbee协议、电梯的pLc控制信号、甚至汽车钥匙的滚动编码,在它们眼中都像摊开的书本般清晰可读。

当现代文明越来越依赖电子神经系统时,雷达和程序员已经进化成了游走在这个系统中的超级病毒。

花糖率领的德国小蠊分队,绝对是城市环境中最隐秘的跟踪专家。

这些体长不足两厘米的小型蟑螂,拥有令人惊叹的机动性和隐蔽性。

它们的体色能在0.3秒内完成环境拟态,从地铁扶手的金属银到酒店地毯的深红色,几乎能完美融入任何背景。

它们的运动能力——最高时速可达15米\/秒,比人类短跑运动员的爆发力强太多。

它们渗透人类最私密的空间。

在目标人物的轿车里,它们会藏身于座椅调节滑轨的缝隙;在高铁车厢中,它们潜伏在行李架的凹槽处;就连飞机头等舱的电动按摩椅内部,都可以留下它们的侦察足迹。

卫生间和卧室这类高度隐私的场所,对它们而言更是如入无人之境——一只德国小蠊能轻松藏匿在牙刷架的孔洞里,另一只则贴在梳妆镜背面,将目标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它们的跟踪战术可以更多元化。

三只一组形成动态包围网:一只负责贴身跟踪,一只保持中距离策应,还有一只在外围警戒。

通过信息素标记,它们能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实现无缝交接跟踪。

目标进入电梯,就有成员提前从通风口潜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