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开科取士(2 / 3)

加入书签

压抑多年的民间智慧,终于有了出头之日。

考场内,数百名考生正襟危坐。考题由周朔亲自拟定,分为三部分:实务策论、算术计算和案例分析。

没有那些华而不实的诗赋文章,全是实实在在的为政之道。

\"第一题,\"监考官高声宣读,\"若遇灾年,官府当如何赈济灾民,同时防止奸商囤积居奇?\"

考场一角,一个瘦削的青年眉头紧锁,笔走龙蛇。

他叫崔琰,曾是陈家马厩的养马人,因偷偷学习识字被赶出府门。

此刻他笔下如有神助,不仅提出设立平价粮仓、严查囤积的具体措施,更建议建立灾情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

算术部分,一道计算军粮调配的题目难倒了大半考生。

崔琰却迅速推演出最优方案,甚至标注出几条可能的运输路线及其风险点。

最后一题案例分析,描述的正是一年前代州被破时的情形,要求分析失败原因及应对之策。

崔琰的答卷与众不同——他不仅指出守军布防的漏洞,更从陈秦两国的军事传统、将领性格入手,推测出当时敌军的进攻路线和战术意图。

\"此人非同寻常。\"阅卷的徐凤看到这份答卷时,手指微微颤抖,\"主公请看。\"

周朔接过竹简,目光在字里行间游走,越看越是心惊。这份答卷展现出的军事洞察力,远超他麾下任何一位将领。

\"立刻召见此人。\"周朔下令,\"不,我亲自去见他。\"

崔琰被带到府衙后院时,天色已晚。他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衫,却站得笔直,目光清澈而坚定。

\"你的答卷很有意思。\"周朔开门见山,\"尤其是对陈秦两国军事的分析。你如何得知这些?\"

崔琰不卑不亢:\"回大人,小人在陈家养马十年,常听来往将领交谈。数月前秦国攻代州时,陈军本应有骑兵支援,不知为何陈军骑兵并没出现。战后秦家家主在陈家后院大吵一架,小人恰好在场。\"

周朔眼中精光一闪:\"依你看,若两国再攻代州,会如何行动?\"

崔琰沉思片刻:\"春耕之后。陈国缺粮,必待新麦入仓才敢动兵;秦国惧寒,不会在冬季开战。两国虽表面结盟,实则互不信任。若能先重创其中一方,另一方必生退意。\"

周朔与徐凤对视一眼,两人心中俱是震撼。这番分析竟与白玉京密探耗时数月才得出的结论不谋而合!

\"崔琰,\"周朔突然问道,\"若让你负责代州防务,你会如何布置?\"

崔琰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恢复平静:\"其一,示弱于外,示强于内。表面放松边防守备,实则暗中加固城防,诱敌深入;其二,分化敌军。陈军缺粮必贪功速决,可设伏诱其冒进;秦军谨慎,需以火器震慑;其三,坚壁清野。春耕时暗中储备粮草,战时焚毁边境粮仓,迫使敌军长途补给。\"

周朔拍案而起:\"好!即日起,崔琰任代州军总参谋长,负责战事推演,军略制定!\"

世家大族对科举的反应比预想更为激烈。秦家家主秦松在府中大发雷霆:\"周朔小儿,竟敢用贱民充任官吏!此例一开,我世家颜面何存?\"

陈家家主陈昱阴冷一笑:\"我已派人联络陈秦两国各大世家,周朔此举不仅得罪我们各大世家,更是挑战两国皇权。春耕后,两国大军必至,届时看他如何应对!\"

然而他们没料到的是,新上任的寒门官吏办事效率奇高,短短半月就理顺了代州政务。更令世家恼火的是,这些\"贱民\"出身的官员对周朔忠心耿耿,再难收买。

\"老爷,不好了!\"秦府管家慌张来报,\"官府派人查封了我们三家布庄,说是囤积居奇、哄抬物价!\"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