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翻开奏疏,一股与这个时代截然不同的气息扑面而来。
林林总总十几页纸,朱由检粗略估算,怕不是有两三万字。
从修路的背景缘由,到具体的实施方案,再到详尽的项目预算、所需资源、人员调动名单,乃至分阶段的预期里程碑,都写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朱由检提着朱笔,仔仔细细看了半天,竟是找不到什么太大的错处。
甚至有些他自己都未曾想到的细节,比如下雪时施工的预案、保甲劳役调动的排班,薛国观都补充得整整齐齐,妥帖周到。
“牛逼......”
朱由检忍不住都在心中赞叹了一句。
这古代的官员,果真是人中龙凤。
三年一科,每科取士不过三百人,平均下来一年也就一百个进士。
这含金量,几乎就是后世各省高考状元的集合体。
自己所提出的那种后世公文方案,毕竟不涉及超越时代的眼界与科技,仅仅是一种更为高效、更有条理的行文逻辑和思维方式罢了。
对这群智商顶尖的精英来说,一旦点透,做起来简直是小菜一碟。
朱由检讪讪然地放下朱笔,心中那点“我一个二本生居然在给状元郎们改卷子”的荒谬感,很快就被另一种更为强烈的满足感所取代。
高考状元又如何?
还不是要拜倒在朕这个穿越者的脚下!
天下英才,皆为吾所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