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冲突的影响(1 / 2)

加入书签

该说不说,5·7空战的失利倒也并不完全都是天竺人的锅,毕竟天竺人并不是啥也不懂的莽夫,他们采用的战术也没有任何问题,各种进攻前的准备工作也做得非常充分。

天竺陆军甚至提前一周就在实控边境线上部署了车载电子战干扰系统“罗斯塔”,它能够针对GPS和北斗的部分频段实施压制,压制距离高达300公里,同时还在边境线上部署了五十余套萨姆尤科塔战术电子战系统。

萨姆尤科塔系统具备对地面/空中目标的通信/雷达信号的全方位侦察能力,能够实时跟踪和解析整个战斗区域前沿的通信和雷达活动,确保前方70至150公里范围内的信息畅通无阻。

当然巴方也不傻,立刻启动了对等反制,启用了华夏电科集团研发制造的名为DJG8715G的电子战干扰车,还有DWL-002被动探测雷达系统。

电子战嘛,无非就是你干扰我我干扰你。

只不过,在干扰距离上嘛,DJG8715G要比天竺那边的同类产品稍微强上那么一丢丢,大概也就是400公里的样子。

双方的硬实力确实存在差距,但差得并不多。

这次巴方能够以少胜多,用零损失的代价一面倒地狂虐对手,归根结底还是体系化的胜利。天竺一方虽然拥有军机的数量优势,但在传感器、数据链与远程武器的综合较量中处于绝对下风。

首先,巴空军依托ZDK-03预警机和高效数据链,构建了完整的战场感知体系。ZDK-03与地面红旗-9P防空系统构成多层探测网络,能够实时追踪对手的战机动态,事实上形成了单向透明的战场态势,相当于是开了“上帝视角”。

其次,PL-15E导弹射程远、威力大,它允许巴军在100-160公里外率先发起攻击,而对手的空空导弹最大射程却仅仅只有110公里,这意味着巴方的战机在安全距离上发射导弹时,对手却完全没有还手之力。而双方在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的差距,又进一步放大了这种武器代差。

最后,巴军飞行员基本都是完全按照北约标准来训练的,个人素质比较高,又熟知老对手主力战机的雷达/电子信号特征,甚至还能截获和破译对方的通讯。

这完全就不是实力对等的较量,而是妥妥的降维打击啊,如此焉能不胜?

……

7号上午,巴铁三军新闻局发布了官方消息:今日凌晨,天竺空军不宣而战,出动了包括阵风、苏-30MKI、米格-29等战机,以及苍鹭无人机在内的多种机型,对巴方境内的多个目标实施了至少二十四次打击……

从袭击方式看,天竺极有可能是想复制2019年巴拉科特空袭的套路,快速突入,投弹后迅速撤离,以抢占道义和战略上的主动。

巴方早有准备,没有再让对方轻易得逞,他们迅速组织了空中力量进行反制,并且击落了3架阵风,1架苏-30MKI,1架米格-29,还有1架希伯来生产的苍鹭无人机……

目前,天竺军队已经被迫将前线的雷达站后撤了300公里,部分精锐战机也后撤至距离边境200公里以外的军事基地……

消息传出,世界舆论大哗。

要知道,就在四个月前,法朗西“代高乐号”的航母指挥官还在印度洋上牛13哄哄地宣称阵风可以对抗五代机呢。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5·7空战撕碎了西方军工最后的遮羞布,“欧洲明珠”沦为了昂贵的空中烟花,这无疑也代表了西方军工神话的陨落。

天竺人先是极力否认己方有军机被击落,直到巴方拿出了无可辩驳的铁证才改口承认是有三架军机坠毁在本国境内,但拒绝公布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