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威慑(2 / 2)
核潜艇部队的成本在三位一体中是最高的:从核潜艇的研发建造,再加上配套的潜射导弹,还有人员的培训和辅助支持设施,全套弄下来,那成本堪称天文数字。
而且这两者一个深埋地下,一个隐藏于大洋深处,都属于是看不见的威慑力量。可这世上总有这么些人,就是属于要看到棺材才会掉眼泪的。
战略轰炸机的出现刚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它不但可以真真切切地飞出来,还可以在对手的边境附近巡航,或“刚好”被媒体拍到它部署到了某个前沿基地。这就是一种可视的,也极其强烈的警告信号。
另外空基核武器还具有无与伦比的使用灵活性与可召回性,这也正是空基力量最独特的优势。
核武器什么时候威慑力最强?当然是在它还没有被投放出去之前。
陆基或海基导弹一旦发射出去,就无法撤销,也意味着核战争必然爆发。而且,导弹发射出去就没了,属于是一次性的消耗品,每一枚的使用成本高达数千万甚至上亿犹撒币。
而战略轰炸机则不同,它本身就是“性价比”极高的威慑平台,专门负责干这活的。
指挥部可以命令轰炸机起飞,携带核弹飞向目标区,但在接到最终的确认命令之前,它只是在巡航。如果危机解除或者出现误判,轰炸机是随时可以被召回的。
这就为决策者提供了最宝贵的“再思考时间”和“降级冲突”的机会,避免了因误判而导致的毁灭性后果,它这种“悬崖勒马”的能力可是其他两位一体不具备的。
虽然战略轰炸机本身昂贵,但一架飞机可以执行无数次任务,单次的使用成本被摊薄得非常低。而且空基力量的整个支撑体系,比如机场和后勤都相对成熟,大多能够与常规空军实现共享,这就使得其总体的运营成本相对可控,性价比更显突出。
巨大的前期投资被转化为长期而有效的威慑力量,单次运用的成本和风险远低于它带来的巨大战略收益。在对外关系中,外交抗议千次,也不如战略轰炸机的翅膀抖动一次。这种“秀肌肉”的行为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有分量,也更能有效威慑对手的进一步冒险行动。
果然,在华夏连续发布两件大国重器之后,世界各国的眼神一下子全都清澈了,那些军事大国、强国也快速找准了自己的定位……现实再一次证明了艾教授的那句话——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也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或许会有人感觉疑惑,为什么犹撒和俄罗斯这些真正有实力的大国会忌惮我们,反倒是总有一些小国家会时不时跳出来对咱们百般挑衅?
就因为咱善呐,纵观古今中外,就没有这么善的政权!换个国家你试试?有这实力的国家被小国骑脸,早t把你干出翔来啦!
这就像小朋友的某些行为是可以被原谅的,而同样的行为,换成大人,那就得狠揍。
高考能考七百分的,他会谨慎地把志愿选择为京清;考五六百分的,绝对不会有类似的想法;至于那些考一两百分的学渣,他们倒是真t地敢填京清啊。
咱们能容忍一部分小国挑衅,是因为打他们一趟都不够油钱的。说人话就是惩戒某些不听话的小国,咱的收益远低于成本,不划算啊。
所以冈比亚面对五常,跳得那叫一个欢啊。可等他面对非洲的邻国时,就乖得跟孙子一样了。为毛?拳头大就是硬道理啊,邻国揍他一顿又花不了几个钱。
不过,随着“红盾”在黑非洲实现了军事存在,“天怒”在苏伊士运河的口子边修建了军事基地和总部,很多小国家都不由自主地收敛了很多,蹦跶得也不那么欢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