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江湖八魁,只有一个能赢我!(1 / 4)
第380章 江湖八魁,只有一个能赢我!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年关。
一部分将领返回京城,一方面是接受朝廷封赏,一方面是分蛋糕。
燕云十六州,朝廷增设燕云路,需要委任漕司、宪司、仓司、帅司,还需要十六个知州,二十多个通判。
算上县令县丞之类的官职,每个州府约有二十五到三十位实权官职,燕云十六州,需要四百到五百人才。
这是何等巨大的蛋糕
谁有本事吃下这么多好处
朝廷必须举行恩科,选拔人才。
有一件事很有意思,就是很多人见识到包拯的能力,见识到包拯铁面无私辨忠奸,正常方式搞不过包拯,决定出奇制胜,举荐包拯去治理燕云。
这绝对不是故意陷害!
让包拯去燕云是有好处的。
燕云十六州刚刚归附,必须用最快速度制定法度,执行律法的官员,必须公正无私,不能让人挑出毛病。
有谁比包拯更合适
包拯同科进士,公孙策、唐伯虎也在举荐范围内,公孙策博学多才,熟知各地风土人情,唐伯虎机灵油滑,机智百变,能很好充当“润滑剂”。
这些举荐有道理吗
太有道理了!
就连包拯也觉得非常有道理。
举荐文章写的慷慨激昂,包拯看得热血沸腾,有投笔从戎的心思,不用真的去当兵,去北地历练也算不错,击溃袁连勤后,包拯名震天下,是天下闻名的大清官,很有利于维持稳定。
另外,清官不是不知变通,包拯很擅长变通,不是盲目猛冲猛打。
包拯装神弄鬼糊弄别人,假扮阴曹地府忽悠人,做过不知多少次。
唯一限制包拯的是资历,包拯两年前科举入仕,短短时间连续提拔,每次都是破格提拔,未免有些过度。
以包拯的资历,无论名气多大,也压不住北地的骄兵悍将,需要一位年高德劭的老前辈去主持公务,杨延昭只擅长打仗,李南星属于破格提拔,朝廷最符合要求的,竟然是诸葛正我。
论资历,三朝元老,当朝太傅。
论能力,文武双全,出将入相。
论人品,忠正耿直,铁面无私。
论性格,潇洒快意,不拘一格。
论学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各个方面都是最合适的。
没有人比诸葛正我更合适在目前的局势下,管理燕云十六州的事务,虽说这种建议是把诸葛正我踢出京城,但燕云重地,必须委派重臣管理,诸葛正我略作思索,主动请缨去往燕云。
需要商议的事情太多了。
重臣天天加班,太医院昼夜不停守在御书房,时刻准备送人参汤。
在如火如荼、繁似锦、烈火烹油的热烈氛围中,新年悄然到来。
朝廷举行盛大庆典,庆祝收复燕云十六州,大赦天下,开设恩科,举行泰山封禅,随后是各种官员任命。
桩桩件件,繁杂至极。
李南星被累瘦七八斤,就连李兆廷和冯素贞也被拉去帮忙,暂时充当李南星的秘书,处理各种繁杂事务,冯素贞游刃有余,李兆廷更游刃有余。
冯素贞凭借的是真材实料。
李兆廷看看有没有“熟人”。
尤其是出现在课本上的熟人。
……
“唉!累死朕了!真累啊!”
赵祯伸了个懒腰,身上传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宫女端来一杯人参茶,赵祯一饮而尽,示意宫女捶背按摩。
李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