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四百八十六章 又凡尔赛了(九千字更新!)(8 / 11)

加入书签

王静叹了口气,说:“我最近其实有点烦恼。”

    “嗯?怎么了?”

    “我签了北极光嘛,拍了《鱿鱼游戏》以后,他们就给我送了很多剧本,让我挑,其实他们也对我挺好的,但是他们送给我的那些剧本,都是一些……怎么说呢,全部都是变着法儿地谈恋爱,千篇一律,我一点都不想演,我跟他们说,我想演一点能让我演得过瘾的,他们就总是跟我说那样的剧本不多。”王静对陆严河说,“幸好你这个时候把《电话》送过来了,要不然我就要被他们逼着演一些我不想演的戏了。”

    王静是一个在演戏上非常有张力、也非常有想法的女演员。

    在陆严河见过的演员里,称得上有天赋的,她算一个。要不然陆严河也不会在写完《电话》的剧本以后,找演小女孩的演员时,第一个想到了她。

    甚至刘毕戈跟李治百的那部《假死都不行》,那个神经质女孩的女主角,陆严河也推荐了王静。

    不过,大概这是所有有想法的演员的通病,都有点自视甚高,也都想要去找那种有挑战性的角色来演。所以,他们对于市面上流行的那些戏,都有一些排斥,觉得不够艺术。

    要知道,王静的起步就是《暮春》这样一部电影。

    像严令羽、孔繁这种个性不是特别强、只是外形跟角色特别贴合的演员还好,哪怕有着《暮春》这样的高起点,他们对自己不太会“要求特别高”。

    那对王静这种个性强烈、对自己要求很高的天赋型演员来说就不一样了。

    《暮春》就成了一面镜子。他们后面每演一部戏,都会衡量一下,这部戏是不是配得上《暮春》这样的起点。

    陆严河很了解王静的心态。

    不过,了解归了解,要怎么面对这样的心态,陆严河也不知道。

    坚持自己的标准也好,不让自己太曲高和寡也好,不同的路都能走,也都能走通。

    这种东西,陆严河真不知道怎么提意见。

    “这得看你自己。”陆严河说,“怎么选都殊途同归。”

    王静却很惊讶,震惊地看着陆严河,问:“殊途同归?”

    她显然没有预想到陆严河会说出这样一个词。

    陆严河说:“我是觉得,任何一个演员都会反复地纠结自己选的路,避免不了。走流量路线的会羡慕那些坚持在小路上磨练自己的,在小路上磨练自己的,也会羡慕那些被掌声和光环环绕的。你的起点很高,这是优势,也是劣势,它会成为你的桎梏,你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演什么戏,都下意识地拿来跟它做比较。”

    王静陷入沉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