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六百零九章 眼神变了(5 / 10)

加入书签

bsp;  汪彪点点头。

    关于袁海所说的这些,他其实挺有感受的。

    他跟陆严河去参加过国际上那么多电影节,除了那些有大导演、大明星、大制片厂在背后的电影剧组,其实也有很多没有明星、不被媒体瞩目的小剧组。

    汪彪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在西图尔电影节,他和陆严河一起去看了一部波兰的电影。那部电影并没有入围主竞赛单元,而是另外一个单元,排映的时间也不是很好,导演不出名,演员全部都是波兰的演员,更没有名气。当然,因为电影节的关系,电影院的观众还是不少——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会说,电影节的氛围会让真正爱电影的人甘之如饴。

    电影方做了一件什么事呢?它非常贴心地在每一个人的座椅上,放了一份类似于广告传单式的小册子,上面用英文和图片对这部电影的主题、内容和导演拍摄的想法做了介绍,并对电影的主创人员有一个简介。

    后来,汪彪在一个报道里看到这个电影的制片人接受采访,谈及为什么会准备这样一个小手册,制片人说:“因为我们这部电影的预算很有限,即使大家都希望能够来到西图耳跟大家见面,但我们无法支付这么多人的机票和住宿费。我们也没有充足的预算,去请媒体宣传我们这部电影。我们只能用手上的一点点钱,做了这些手册,带到西图耳来,让看到这部电影的观众,多了解我们这部电影一点。”

    汪彪听着特别心酸。

    小国,小剧组,预算捉襟见肘,依然希望被人看到。

    电影从来不仅仅是一门艺术。

    那个制片人在采访中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希望能够让大家看到,我们波兰也还在拍电影,我们有波兰自己的电影人,有自己的电影文化。”

    其实,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影人,心中可能都有这样的想法。

    都是从自己开始,然后,不可避免地走进回溯自己人生里的过去,回溯时代与历史。

    人之所来,魂之所归。

    汪彪对袁海笑着说:“我相信袁总你一定能带着你们马来西亚的电影走向世界的,其实你们已经走了很远了,不是吗?你之前制作的好几部电影,其实都入围了国际有影响力的电影节。”

    袁海摇摇头,笑了笑。

    “这也不是入围国际电影节就算是走向世界了的,电影这个行当,拿奖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在同行、在观众心中,有没有分量。”

    袁海说:“所以,严河这一次能够来拍《热带雨季》,我真的是有一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

    汪彪若有所思地往黄天霖那边看了一眼,说:“可是,好像黄导并不是很想跟小陆哥合作啊,上一次来的时候,他就对小陆哥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话,这一次也不是多热情。”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