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春风吹又生(1.1W字更新(9 / 13)

加入书签

p;   每个人都有相似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陆严河思索着他们两个人,再回想一下自己演过的剧本,演过的角色,意识到,他演的戏,可能真的碍于自己年龄和角色年龄的关系,所以甭管什么性格、什么设定,在这种人格和性格的复杂度上,都比较简单,纯粹,没有两面性,甚至是多面性。

    人是圆形的,是一个多面体。在戏剧中,人却往往是符号化,哪怕两面性,或者是多面性,也只是几个面,不可能真正做到立体地展现一个人物。

    可有的人物,为什么就可以给人立体感,是这部戏把他复杂程度的方方面面都拍到了吗?

    不,是这个人在观众心中已经建立起了一个真实的性格特征,戏里面没有拍到的,观众可以想象出来。

    陆严河再去看自己在《焚火》中演的李无殇。

    为什么他一直觉得这个角色如果从文学性上来说,很好演?

    因为他的角色在剧本里太简单了。

    李无殇是一个特别符号化的角色。院长的孩子,天之骄子,被保护得很好,前期也很骄傲,直到后面随着商永周饰演的魏央出现,慢慢地卷入一些事件,给他带来了一些触动,对他造成了许多的改变,到最后,发现他的父亲不是他的亲生父亲,而是他的杀父仇人,那一刻,李无殇的角色发生了彻底性的蜕变——

    尽管如此,陆严河想象到的,也就是一个少年从真相与背叛中粉碎自己,重塑一个新的人格。

    对,仍然是这样一种人物塑造的模式。

    所以,有迹可循。

    难的表演是无迹可寻的,是羚羊挂角。

    但是,是陆严河对李无殇这个角色的理解肤浅了吗?

    也不是,这个角色就是这样的,这个角色在剧本上之所以成立,就是陆严河理解的那样“有迹可循”,否则,这就不是一个商业化的剧本了。它不是在探索人性,不是在去深入挖掘一个复杂的内核。

    陆严河要是企图把李无殇往更深入、更复杂的方向去演,都跟这个故事本身的风格相去甚远了。

    也不一定真的能立住这个角色。

    陆严河想通了这一些,豁然开朗。

    怎么说呢,想通这一些不会让他对李无殇这个角色有更高的表演追求了,但他作为演员,对于人物,对于塑造,有了更深的理解。

    陆严河很享受这样“顿悟”的时刻。

    -

    陈思琦连续感慨了三声“我服了”。

    陆严河有些茫然地、眼神清澈地看着视频里的陈思琦,不理解,问:“怎么了?”

    陈思琦问:“你有没有在我身上顿悟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