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章 剧本(6 / 6)
像我们,本身自己签约了很多新人编剧来培养,平时都有底薪的。他们在外面邀请编剧来比稿,不发钱,也不发工资,比赢了才能签合同,正式写剧本。」
「那他们这样的做法长久不了。」陆严河摇头,「谁都要吃饭,谁也不是傻子,生态被他们搞坏了。」
「当然,那些已经成名的编剧倒是不受这些约束,主要影响的都是那些还没有成名丶苦苦寻找机会的新人。」汪彪说,「本身最朝不保夕的时候。」
陆严河说:「那像那些新人,如果比稿通过了以后,是不是就会直接成为署名编剧?」
汪彪摇头,「具体我不清楚,我只是听很多人都抱怨过这件事。」
陆严河则直言:「如果说那些新人能够通过比稿就脱颖而出,成为属名编剧,我倒觉得,抱怨的未必是那些新人编剧。」
汪彪一愣。
-
与此同时,国内。
一档谈话类文化节目。
着名编剧何石责是今天的嘉宾之一。
大家讨论到编剧们的创作,产量,以及对剧本的理解,众说纷纭。
有人说道,现在国内最成功的编剧应该是陆严河,几个编剧界的老前辈们笑了笑,也没法儿否认。
轮到何石责讲话的时候,他放下手中扇子,微微一笑。
「产量低是因为我都是自己写剧本,有时候带学生,但即使带学生,很多的剧本也都是我自己写的。
「剧本哪是那麽好写的,当然,在我们这一行,有很多人挂羊头卖狗肉,看似就他一个人的名字,实际上背后有十几个人帮他写,这也不是什麽稀罕事。
「就跟以前半岛拍电影最疯狂的那个年代一样,一个导演一年能拍十几部电影,你说夸张吗?再看看,你觉得能是那一个人拍出来的吗?」
镜头对准了何石责。
立即有人笑着看他,说:「老何,你这是在影射谁吗?」
何石责摆摆手,「我哪敢影射谁啊,我就是实话实说罢了,在座不少都是搞剧本创作的,谁不知道剧本正常创作速度是什麽情况,哪怕是个天才吧,比我们快一倍丶两倍?高产得跟个母猪似的,估计当我们都是猪来骗呢。」
「哈哈哈哈。」有人笑了几声,说,「何老师,照你这麽说,那某人找代笔这件事是板上钉钉了?何不直接指名道姓?」
何石责耸耸肩膀,「我说的只是一个现象,又不是指定某个人,谁要是心里有鬼,就站出来认领再解释好了。」
「你啊。」马上有人说,「刚才这番话仅代表他一个人的观点啊,别把我们都带上。」
「你也忒怂了。」何石责笑话。(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