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年杭州亚运会 6(4 / 4)
电,在球台上来回穿梭,速度之快让人目不暇接。
为了提升彼此的默契,她们特意增加了许多双人配合训练项目。其中一项是“限时接球挑战”:两人站在球台两侧,教练在中间快速发球,要求她们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连续回球,且不能让球出界或下网。这不仅考验反应速度,更考验两人的配合默契程度,需要她们时刻预判对方的接球位置和击球方向。
第一轮挑战开始,肖战快速发球,孙颖莎率先接球,一个反手推挡将球送到叶安诺的反手位。叶安诺早有准备,侧身正手攻球回位。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乒乓球在球台上跳跃,发出清脆的“砰砰”声。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球速越来越快,孙颖莎一个回球稍稍偏高,叶安诺来不及调整,球擦着球拍边缘出界。
“可惜,再来!”孙颖莎喊道。她们迅速调整状态,投入下一轮挑战。这一次,她们配合得更加默契,眼神交流频繁,彼此心领神会。孙颖莎通过巧妙的击球落点,引导叶安诺的移动,叶安诺则凭借出色的反应和强大的相持能力,稳稳回球。最终,她们成功打破了自己的纪录,在规定时间内连续回球达到了惊人的102次。
除了技术训练,战术讨论也是每日训练的重要环节。肖战召集两人围坐在战术板前,分析着对手陈梦和王艺迪的比赛录像。“陈梦的正手强攻威力很大,尤其是在中远台,她的拉球旋转和力量都不容小觑。王艺迪的反手快撕也极具威胁,她的速度和落点变化很多。”肖战指着录像画面说道。
孙颖莎托着下巴思考片刻,说道:“教练,我觉得我们可以在发球上做文章,用一些变化多端的发球打乱她们的节奏。我擅长下蹲砍式发球,安诺的超高抛发球也很有特点,我们可以交替使用,让她们难以适应。”
叶安诺点头表示赞同:“而且在接发球上,我们要积极上手,不能让她们轻易发动进攻。在相持阶段,我会多注意陈梦的正手,莎莎你就重点盯防王艺迪的反手,我们互相补位。”
肖战露出满意的笑容:“很好,你们分析得很到位。比赛中不仅要执行好战术,还要根据场上形势灵活应变。记住,你们是一个团队,要相信彼此的实力和配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