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从赛场风暴到裁判哨声》 1(4 / 7)

加入书签

势,转身时才发现后背的衣服已经被汗浸湿了。看台上,徐辉教练悄悄竖起了大拇指。

比赛结束后,裁判长在休息室里组织复盘。叶安诺的执裁笔记被传阅着,里面不仅有详细的判罚记录,还有她用红笔标注的改进点:“第7局第8分,移动速度不够快,差点错过擦网瞬间”“与运动员沟通时,语气可以更温和些”。张主任翻到最后一页,忽然笑了——那里贴着一张她手绘的赛场站位图,用不同颜色标注着移动路线,像极了建筑图纸。

三月的最后一个傍晚,叶安诺坐在回基地的高铁上。窗外的夕阳把田野染成金色,她翻开手机相册,里面是这一个月来的照片:执裁时的侧影、和小队员的合影、写满批注的规则手册。最新的一条是母亲发来的视频,父亲正在家里的白板上画着什么,镜头拉近,原来是裁判手势的力学分析图。

手机震动,是李老师发来的消息:“下个月的全国锦标赛,想不想试试主裁?”叶安诺看着手腕上的蓝色手绳,忽然想起巴黎奥运会夺冠那天,她站在领奖台上,看到看台上有个小裁判正认真地记录着比分。那时她还不知道,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重新理解这项运动。

列车穿过隧道,窗外的光线忽明忽暗。叶安诺在笔记本上写下三月总结的最后一句:“从运动员到裁判,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对乒乓球的敬畏。”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像极了球落在球台上的回响,清脆而坚定。

叶安诺的裁判进阶之路(4-6月)

四月:备战与冲刺

训练基地的清晨总是被乒乓球的撞击声唤醒,但这个四月,叶安诺的身影出现在了空荡荡的会议室里。她把折叠桌拼成临时工作台,左边摊着《IttF英语术语手册》,右边摆着平板电脑,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国际裁判的执裁录像。手腕上的蓝色手绳随着翻书的动作轻轻晃动,在晨光里划出细碎的弧线。

“发球违例——service fault,擦网重发——let,”她对着镜子练习口语,忽然被自己僵硬的发音逗笑,“当年雅思9分可不是靠背裁判术语拿的。”手机里存着国际乒联裁判委员会主席的执法视频,她特意放慢语速,模仿那种带着各国口音却异常清晰的英语表达:“保持声调平稳,即使遇到争议也要像播报新闻一样冷静。”

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孙颖莎端着两碗豆浆走进来:“诺姐,又在练你的‘裁判腔’呢?”她把碗放在桌上,瞥见手册上密密麻麻的批注,“连‘阻碍击球’都标了三个星号,至于这么紧张吗?”叶安诺拿起一个包子,忽然把手册推到她面前:“那你说说,‘double hit’是什么意思?”孙颖莎咬着包子含糊不清地答:“双击?这还不简单。”“错,”叶安诺用笔敲敲桌面,“是指球在一次击球中两次触及球拍,属于犯规。”

下午的模拟训练中,李老师特意安排了“混乱场景”测试。他让队员们故意制造各种争议——发球时手忽高忽低,接发球时故意遮挡,甚至在擦边球时假装摔倒。叶安诺站在球台旁,一手持哨一手握牌,刚开始总被突如其来的状况打乱节奏。当一个队员假装被球砸到肚子倒地时,她差点笑出声,幸好及时咬住嘴唇。

“记住,赛场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李老师在复盘时严肃地说,“去年有场比赛,运动员因为争论判罚当场罢赛,裁判处理不好,整个赛事都停摆了。”叶安诺的笔记本上立刻多了一行字:“保持中立姿态,无论对谁都用同样的语气说话。”她忽然想起母亲说过的话:“好的主持人能让冲突变成故事,好的裁判能让争议回到规则本身。”

四月中旬,叶安诺收到了国际乒联的考核通知——考核地点定在泰国曼谷的wtt常规挑战赛期间。她对着世界地图丈量青岛到曼谷的距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