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价格(2 / 7)

加入书签

了。

    尤其这东西还是分等的,一向是什么等的,卖什么价钱。

    想想看,每天那么多种菜要凑在一起对外销售,那是相当复杂的价格体系。

    自然就更容易出现争执,以及商店擅自提价的问题。

    于是为了防止类似情况,政府的临时应对之法,就是让报纸每天公布政府颁发的调整价格通知。

    老百姓呢,便因此养成了带着报纸去买菜的习惯。

    只有这样对照的看着,才能知道商店是不是乱涨价啊。

    可惜这种办法纯属理论性的,很多时候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像宁卫民的邻居米婶儿,就是煤市街副食店里卖菜的,对此体会最深。

    比如说有一天,按照报纸上的价钱,小白菜儿应该是两分钱一斤,调低五厘钱。

    可副食店还是按照前一天的价格,就是一斤二分五厘来卖。

    结果因为菜价多了五厘钱,当天便屡屡有顾客提意见,和米婶儿争论。

    偏偏这副食店和餐馆还不一样,守着家门口儿,眼瞅着好多都是熟人。

    米婶儿委屈也没法摔咧子啊,只能好言好语解释。

    “各位街坊,快马赶不上青菜行啊。那么多种菜,都一天一个价儿,哪儿来得及调整呀?何况领导就让我按这价儿卖,那我也没办法啊。大伙儿都理解理解,多收了钱是国家的,也不是进我兜儿里……”

    如此,卖了一天的菜,也着了一天的急。

    米婶儿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