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三章 管不住手(5 / 9)

加入书签

bsp;  其实天桥之所以能在清末民初走向鼎盛,全国闻名,真没那么多奥秘。

    就是因为日日举办,消费水平低,节目荤素不忌,是个“恰烂钱”的好地方。

    谁让当年的穷人多啊,而且还多是文盲呢。

    所以就真实情况而言,与其说天桥是平民乐园,不如说是“贫民乐园”更为适当。

    当然,有低就有高,有俗就有雅。

    厂甸就是与天桥迥然相反的一个典型,那是京城独一份的“文化集市”。

    厂甸庙会虽然叫做庙会,却不以庙为名。

    它虽然具有庙会的时间属性,每年就在海王村公园举办一次,大致是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

    然而实质上却是个雅俗相济、商娱相融的集市。

    厂甸庙会的范围因为把琉璃厂给覆盖进去了,卖的全是和文化沾边的东西,走的是高端和高雅的路线。

    什么珠宝玉器,古董字画,旧货旧书,文房四宝……

    老年间,光卖字画的画棚,就得绵延一里地去。

    要知道,商家们库里堆得那些平日无人问津的假字画,全得靠正月“出笼”啊。

    但也不可否认这些旧货里藏着珍宝。

    备不住哪位眼力好的就能捡着漏,买着古月轩的鼻烟壶,或者是古籍善本,名家仿作的古画。

    这就叫“慧眼识英雄”,淘到精品的人也大有人在呢。

    因而慕名而来的外国人也不少。

    实际上自清末开始,就少不了金发碧眼的洋鬼子和鬼子娘们儿,跟着一起来逛厂甸起哄的。

    到了民国时期,来逛厂甸的仍然多是文人雅士,社会名流。

    解放之后,厂甸庙会也仍以知识份子群体为主。

    所以说到这儿,大致也就能看明白了,这一届天坛新春游园会,宁卫民对北门和东门两条路线的具体规划思路。

    他就是要把过去的厂甸搬到祈年殿和丹陛桥来,让这两处变成旧日的海王村公园。

    不论院墙里外,都是图书充栋、宝玩填街。

    才好用这些精品货色,去赚外国人和上层人士的钱呢。

    要不为什么只允许北门和东门停汽车呢?

    西门和南门只能停自行车,连摩托车都不许停。

    宁卫民的用意,就是借此区分客户群呢。

    其实冷清点不怕,多数人不愿驻足也不怕,反而还是求之不得的事儿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