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事业为重(2 / 5)

加入书签

,商业利润犹如这街上川流不息的车流一样源源不断的冒出来。

    虽然说实话,按时间距离来算,拉客的单价确实不如此前,他们在天坛公园里头那么暴利了。

    但话又说回来了,在外拉人就没有短途的。

    兜上一圈儿起码五六公里,几乎都是小时计算的大活儿。

    这些三轮车夫每次一趟最少二三十块到手,和过去比较,挣得反而多了,显得更加划算。

    而且“人和车场”除了拉街上的散客运营模式之外,还有各大旅行社和皮尔卡顿大厦作为关系户照应。

    他们发下来的活儿都是一天二百块起的“包车”,多半还有额外的小费。

    这么一来,人和车厂的生意就更兴旺了。

    以至于人力三轮车行业里开始盛传“想拉车,到人和”,“想挣钱,到人和”这样的话。

    引得许多三轮车夫千方百计,托人情走关系,想要加入进来。

    因此,人和车场的规模是与日俱增,如今已经发展到了突破三百辆三轮车的规模。

    要不是打造一辆像样的三轮车太费功夫,而且这些车辆还得靠人手来进行日常维护修理,人和车场的规模就是破千,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儿。

    当然,反过来说,制约了车厂规模的因素也成了人和车厂的行业护城河。

    别人没有人和车厂这样的车辆,没有旅行社、涉外酒店的裙带关系,就是有眼红的公司和个人想效仿人和车厂都没戏,顶多也就趁着市场需求没饱和,跟着捞点汤汤水水,成不了规模。

    这么一来就进一步造就了人和车厂一家独大的局面,俨然成为了京城三轮车观光市场的领军企业。

    目前是每天光一辆车的车份儿钱,就能稳定收入四十块。

    而且每个月净利润都在以百分之五的平均速度向上增长着。

    说白了,多一辆车就是多一份钱,人和车厂没有无用的车辆,出来就能派上活儿。

    不知道多少人都排队等着呢,目前完全看不到利润的天花板。

    就这还不算外汇带来的利润溢价呢。

    要是再加上这份隐性利润,那更是不得了。

    至于接下来要说的出租车公司,和三轮车观光的生意还多少有点不一样。

    区别主要在于三轮是为了满足高端客人旅游观光的需求,而出租公司是为了满足大众出行需求的。

    这个市场不但更大,而且还是二十四小时都有需求的。

    但运营资格和运营成本决定了这不是一般老百姓可以涉足的行业。

    比如说,车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