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4 / 6)

加入书签

p>

“因南湖书院这两年所出童生、秀才、举子之数不少,成才之速较别个快了许多。昨日你走之后,我同吴教授商议了一番,所谓术业有专攻,你所谓的夫子也要专门授课,言之有理。是以,本府之意,让你先为府学教喻授课,再推广至其他书院。”章知府说着自己那超然脱俗的决定。

广而推夫子之师就罢了,还叫傅振羽这个女子做这个人!

傅振羽好久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忙道:“大人但有吩咐,小女子无有不从。只是丑话说在前头,并不是教了夫子,举业便必然有所精益的。”

章知府不信,道:“那你南湖书院,因何比别人进步快?”

傅振羽严肃表明:“读书向学从来不是一日之功,南湖书院今虽没有招生,现有六十学子,每一位都是精挑细选进来的。他们的基础本就不错,这两年或强化、或提升,才有了而今的成绩。”

“那你的意思,教了夫子,也没有大用处了?”

“倒不至于无用,只见效没那么快。且,小女子认为,相对于书院而言,蒙学的教育,更要紧。一则,童生秀才可以择书院,而私塾往往不可择。与大多数平民而言,基本是就近入学。二则,书院的夫子合格居多,私塾却是不尽然。”傅振羽强调了私塾,比书院更需要规整的夫子。

章知府不解地问傅振羽:“你的视线,为何总是落在平民身上?”

傅振羽一脸这不是废话的表情看着章知府,到底还是答了:“而今天下读书人绝大部分来自平民。然则,最后入朝为官的,还是官宦人家居多。说白了,他们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有的是读书的法子和路子,自然不需要为他们担心。平民则不然。是以,欲改教之态势,必从平民入手。我一直以为,大人是知道这个的。”

说顺口的傅振羽,又开始你你我我的,章知府听得分明,倒也没放在心上。因为,比这个更要紧的,是傅振羽方才的理论。

但凭良心说——

“圣朝的平民进士和官宦人家,比前朝胜了十倍不止。”章知府如是道。

“这是事实,自然无可辩。但时代在变迁,普及教育的口子一旦撕开,其势当如黄河决堤,百倍千倍扩之。”

傅振羽说的斩钉截铁,章知府听得胸潮澎湃。若非他阅历十足,差不多要叫傅振羽描绘的场面给吸引住了。至于眼下,章知府却是很快回神。

千百倍之,梦想可以有,但没那么容易实现。最要紧的是,他现在有难处。

见章知府皱眉着,傅振羽十分贴心地说:“大人有困难,不妨直言。”

章知府想着傅振羽方才震惊世人的言论,最终选择据实已告:“聚府学夫子,不过一日之功;聚书院之夫子,十日足矣;若想聚私塾之夫子,非数月不可得。而本府,所剩时间有限。”

他前面的话傅振羽都认可,只是后头,所剩时间不多的意思是——

“大人要离开汝宁?”傅振羽如是猜测着。

“正在筹谋入京。”

话开了头,接下来就好说了。只不等他多言,傅振羽那里已表示明白。章知府已在外头任职二十年了,是该谋京官了。且外放之人,多为三年入京述职。章知府若在京,家人团聚总有时,好过而今。

因为明白,傅振羽寻思片刻,问章知府:“知府的述职和知县是否相同?”

据她所知,圣朝知县述职在年底,知府好像没这一说。

章知府道:“不同。圣朝千余州县均在年末述职,百余府,则不尽相同。本府于四月上任,大抵也在此间离任。”

算了下时间,傅振羽一边飞快地转动着大脑,一边道:“那便先教府学夫子,以府学夫子,再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