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3 / 3)
,作者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观测者或者记录者,而且相当数量的观测者并非是观测到后记录,而是巧合的记录下之后,被人认为是观测到。
在混乱无比充斥着无数可能的【多元宇宙】里面,无数的平行世界中有着无数个不同经历的人,而在无数个平行世界中的人,或许就刚刚好对应上了某个人的某一段幻想。
就像是一只猴子敲键盘敲出了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样,不论概率多么微不足道,只要存在可能,在样本拓展到无限之后,就会化作真实不虚的案例。
每一个人所携带的信息,只是一点微不足道的烛火,但是只要有可能,就会在因缘际会的情况下,照亮某个时空之中的一个脑洞,而后产生一段或完整,或残缺的故事。
当然,一本书能够记录的只会是一段故事,而不会是一个真正完整的人。
并且这故事,还是一段经过【观测】,又经由自身的文字功底或者绘画水平进行二次转述,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之后的成品。
三者相当于“真实的三国历史”“三国志”“三国演义”的区别。
试图证明潘金莲和武大郎是恩爱夫妻,貂蝉查无此人,空城计是假的,孙悟空有没有打过玉帝等等东西的人,某些时候相当于没事找事。
《水浒传》里的“角色”与所谓的“原型”是两个存在,或许有关系,但是并不是一个存在,《三国演义》的“剧情”与“史实”并不相符也很正常,《西游记》的“原文”与“电视版”是两回事,而后者是想到一部分人的童年。
争论虚幻的角色谁是“正统”,就跟比较哪一个“黄蓉”或者“白娘子”,“小龙女”最像一样,基本上是无法说服他人的。因为“像”是跟内心的想象对比,而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同。
“这个世界这么危险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