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秦九韶解惑(1 / 2)

加入书签

赵旋等人离去后不久,太学生们也如同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莫稽、陈宜中等人,兴高采烈的离开了三台山。

但是春草堂中的师生在得到消息之后,却是人心浮动。由于赵旋已经离开了,他们纷纷涌向了秦九韶的山长室,将其团团围住,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些不同的消息或者解释。

秦九韶看着眼前满脸这群满忧虑的师生们,安慰大家道:““诸位,大家还请稍安勿躁,不必过于担忧赵山长的”。

他接着解释道:”你们与赵山长的接触尚短,对他做事的风格可能还不够了解。赵山长做事经常会显得有些莽撞,令人不解,但是事后一看,他的做法往往就是事情最好的解决办法呢。”

众人却是不信,有教授问道:“秦山长,赵山长已经和那莫稽已经签下了文书,这可是做不得假的,这要如何解释呢?”

秦九韶闻言叹道:“诸位,大家和我过去一样,都小看了赵山长!今天这个磨杵的约定,赵山长其实已经胜券在握了!我给大家讲一个我朝大观年间的事情吧。”

说着,秦九韶思考了片刻,才有再次说道:“当时,军器监曾让一批死囚去磨铁杵。这些死囚们在官兵的逼迫下,日夜不停地劳作,然而,不到百日,他们的双腕就全部废掉了,而他们所磨的铁杵,却仅仅只损耗了一小半而已。”

“啊!”众人听到这里,都吃了一惊,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然而,在这一片惊愕之中,却只有贾欣笑一人始终面不改色,仿佛对这个故事早有耳闻一般。

其实她并没有听说过这件事,但是自从上一次赵旋出征鄂州之后,贾欣笑就已经想清楚了,只要赵旋能平平安安的,其他的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

秦九韶环顾了一下四周,看到众人的反应后,他笑了:“诸位还请仔细的想一想,一帮死囚,还是在官兵的逼迫下拼命磨制,都不能成功的事情,像莫稽这样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难道就能轻易的成功吗?”

陆秀夫听到这句话后,心中稍微安定了一些,他连忙问道:“秦山长,如果那莫稽真的有恒心,每天都坚持磨制那根药杵,那么您认为他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将其磨成针呢?”

秦九韶仔细的思考了一下,然后郑重地回答道:“如果莫稽能够坚持不懈,并且方法得当的话,我认为至少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才有可能将那根铁杵磨成针。不过到了那个时候,赵山长说不定已经成为殿学士了,早就已经不再是什么龙图阁的学士了。”

众人听了秦九韶的分析,心情顿时就放松了下来,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了起来。原来在宋朝,像龙图阁学士、天章阁学士等这样的贴职变动,是要遵循“以高代卑”的原则的。

《宋史·职官志》中就曾明确地提到,官员如果晋升到更高级别的贴职,原来的贴职也就自然而然的解除了。

就在众人的笑声逐渐小了的时候,文天祥突然“咦”了一声,仿佛突然想明白了什么事情一般,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

众人听到他的这声惊叹,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文天祥,文天祥连忙解释道:“当时赵山长曾想和那莫稽约定一年之期,原来只是想小小的惩罚他一番就算了。不料,那帮愚蠢的太学生却不知好歹,竟然硬生生地断绝了那莫稽的生路......”

皇城司内,刚刚下朝回来的周忠见到赵旋的突然出现,脸上露出了诧异之色。

周忠站起身来,好奇的问道:“赵提点,我不是听说你被太学生给困在三台山上了吗,怎么,事情这么快就已经解决了吗?”

赵旋点头笑道:“不过是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酸腐罢了,不用管他们。”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了高适的密信,递给了周忠,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