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李曾伯小考(1 / 2)

加入书签

李曾伯在《宋史》中有传,但是写的比较简单。

通过查阅明朝成化年间的《杭州府志》,我们可以了解到,李曾伯的太爷就是那位以“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球,做尽天下官”而闻名的北宋丞相李邦彦。

这里顺便说一嘴,李邦彦在金兵逼近开封的时候,力主割地求和,因此他也被后世认为是导致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曾伯的父亲李景翱曾任四川总领一职。在《宋史·李曾伯传》中也提到,李曾伯在担任四川宣抚使之后,才被“特赐同进士出身”。这表明他并非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而是依靠家族的门荫得以入朝为官。

李曾伯的父亲李景翱当过四川总领,《宋史李曾伯传》中也说他是在当上了四川宣抚使后,才被“特赐同进士出身”,由此可知,他是通过门荫入仕的。

此外,《宋史·李曾伯传》还记载了他三次被罢职落官的经历。第一次大约发生在 1246 年,当时李曾伯还在两淮制置使的任上,因为“言者相继论罢”而遭免职。第二次则是在 1260 年,因为“谏议大夫沈炎等论罢”;至于第三次,则是在1265年,“殿中侍御史陈宗礼论劾,褫职”。

由此可见,前两次李曾伯都是遭到了多位言官弹劾,但奇怪的是,在《宋史李曾伯传》里,都没有详细说明他被弹劾的理由。

小说里,主人公赵旋遇到李曾伯的时候,是在景定元年,也就是公历的1260年。这正是李曾伯第二次遭罢黜之际,而此时的他已经六十二岁了。

为了让《春到江南花自开》这本小说能更贴近历史事实,我特意去查了一下沈炎等人弹劾李曾伯的原因。

《宋史理宗本纪》里曾记载道:“(景定元年)五月壬申,李曾伯、史岩之并落职解官,曾伯坐岭南闭城自守,不能备御。”

皇帝作为一国之君,身边都会有起居郎负责随时记录他的一言一行。因此,《宋理宗本纪》里的记录,可靠性就比较高了。

不仅如此,这一记载并非孤证。宋朝人所撰写的其他书籍,如《宋季三朝政要》和《塘钱遗事》等,也都有关于此事的记载。让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印证李曾伯这次被罢官的真实原因。

比如《塘钱遗事》中,就明确的记载道:“广帅李曾伯闭门自守,北兵遂至潭州。”而在《宋季三朝政要》中,也是持相同观点的。

李曾伯虽然以门荫入仕,但是他毕竟是出身于官宦世家,所以文采还是不错的。如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李曾伯所撰写的《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八卷以及续稿后十二卷等文章。后人将这五十四卷书合称为《可斋类稿》。

在《可斋杂稿》中,除了有李曾伯的诗词文章,他还记录了自己和南宋朝廷之间的互动情况。通过阅读《可斋类稿》,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兀良合台穿越广西北上的相关内容。

李曾伯曾经在1259年十月七日,接到了宋理宗的一道谕旨,这道谕旨明确的告诉他“出兵遏其锋,若闭城自守,则恐透出内陆。”

李曾伯接到谕旨后,也不敢怠慢,于是连忙命令统制王胜率领军队追击。但是时间上已经晚了,因为因为兀良合率部已经于十月八日进入了湖南全州。

在1259年十月七日,李曾伯曾经接到宋理宗的谕旨,宋理宗明确命令他:“出兵遏其锋,若闭城自守,则恐透出内陆。”

正是因为宋理宗的这道命令,李曾伯才连忙派统制王胜带兵追击。但是时间上已经晚了,因为兀良合已经于十月八日进入了湖南全州。

需要说明的是,在宋、元时期,全州隶属于湖南的管辖范围,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朝,全州才被划归为广西。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