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与维多利亚的交谈(3 / 3)

加入书签

日后可能会引来麻烦,所以现在还要稍作修正。

“我並不觉得君主制是多余的,君主制和民主制可以共存,就像您的母国英国那样,而这也许是未来君主制生存下去的唯一道路吧。”

事实上,经歷20世纪的剧变后,能够存续至现代的君主制国家几乎都是君主立宪制。

至於在21世纪仍维持专制君主制的国家,也就像沙乌地阿拉伯这样屈指可数的阿拉伯国家了。

无论如何,这已经不是什么普遍的现象。

“......我的丈夫当年也和你说过一样的话。”

“您指的是已故的腓特烈三世陛下吧。”

维多利亚皇太后露出了苦涩的微笑,似乎仍然难以忘怀那位先一步离去的丈夫。

和贤妻良母的维多利亚阿德莱德皇太后一样,腓特烈三世也更倾向於自由主义,对德国特有的军国主义心怀反感,因此与保守的父亲威廉一世以及容克阶级屡有摩擦。

因此也有人认为,如果腓特烈三世的统治时间足够长,德国的歷史可能会改写,第一次世界大战也许就不会发生。

当然,关於这一点,也有不少反对意见。

特別是关於腓特烈三世是否真的梦想建立一个自由主义的德意志帝国,在21世纪依然存在诸多爭议。

然而,腓特烈三世是否真的能改变德国,最终没有人知道。

因为腓特烈三世在即位仅三个月后,即1888年6月15日,便因喉癌去世了。

而继位的,是与父亲截然不同,对自由主义深恶痛绝的威廉二世。

“三皇之年”。

1888年,先后更替的三位皇帝——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和威廉二世——无疑是决定日后德意志帝国命运的关键年份。

“当腓特烈闭上双眼时,威廉將父亲的死归咎於我,甚至怀疑我写给英国亲属的信件中可能藏有『叛逆』內容,连我的私人信件都被彻底翻查。”

这是为了將我赶出宫廷。

皇太后补充说道,脸上浮现出厌恶的表情。

显然,那是段令她极其不快的回忆。

“要是已故陛下还活著就好了。”

“......看来您对现任皇帝的统治並不满意啊。”

“汉斯,像你这样的孩子,应该看得出来,威廉那个孩子,虽然在內政方面还算过得去,但在外交上却无能至极。”

我知道。

知道得太清楚,这才是问题所在。

“正因如此,我才感到害怕,汉斯。”

皇太后转过头,注视著汉斯说道。

“我儿子的轻率行为,將会在未来带来怎样的后果而由此导致的结果,又会让我所挚爱的故乡与我丈夫的祖国迎来怎样的命运”

她的眼中充满了悲伤与悔恨的情感,闪烁著暗淡的光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