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登基前后:永乐这个年号(2 / 3)
稻草般死死攫住了他——话题!必须立刻转移陛下的注意力!引开那致命的审视!
几乎是同时,他脸上那因极度惊恐而僵硬的肌肉,硬生生被调动起来,扭曲成一个恰到好处的、带着深深困惑与努力思索的表情。
他微微蹙起霜染的白眉,眼神从朱元璋脸上移开,仿佛刚才的茫然并非惊惧,而是沉浸于某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
他甚至还下意识地抬手,用指节轻轻敲了敲自己的太阳穴,动作自然得如同一位老臣在御前苦思冥想。
“回陛下,”李善长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沙哑和探究,平稳得连他自己都感到心惊,仿佛刚才那灭顶的恐惧从未发生过,“臣方才……心神不宁,正是在琢磨这天幕所示新朝‘永乐’二字。”
他微微躬身,语气加重,成功地将朱元璋的视线焦点从自己身上引向天幕上那两个熠熠生辉的大字,也引向了一个全新的、看似无关紧要却足以勾起皇帝兴趣的方向。
“此年号……听着甚是耳熟,仿佛……前朝便有人用过?臣一时记忆模糊,竟有些想不真切了,心中委实难安。”
话音落下,李善长保持着躬身思索的姿态,心脏在胸腔里狂跳如擂鼓,后背的冷汗早已浸透了内衬的中单。
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永乐这个年号是否有人用过,如果没人用过,但就是他自己老糊涂了弄错了,反正他并认为朱皇帝会因为这个惩罚他。
他能感觉到朱元璋那审视的目光在自己身上停留了一瞬,仿佛在掂量他话语的真伪,随即,那目光中的冰冷锐利似乎淡去了一丝,更多的兴趣被引向了“永乐”年号的渊源。
劫后余生的巨大虚脱感瞬间袭来,李善长几乎要站立不稳,但他死死咬住牙关,用尽全身力气维持着那副“苦思”的姿态。
他知道,这生死一线的危机,被他用急智和毕生的演技,暂时、惊险地……岔开了。
“前朝用过?”朱元璋的注意力果然被成功转移,他坐直了身体,眼中精光一闪,嘴角勾起一丝玩味的冷笑,“呵!莫非咱家老四,也如那张士诚,被那帮子江南的酸腐文人给忽悠瘸了?”
老皇帝这辈子,能让他乐一辈子的笑话,排第一的就是当年死对头张士诚被苏州文人起名这事儿!
他兴致勃勃地给旁边人“科普”,声音洪亮,带着毫不掩饰的嘲讽:“那张九四(张士诚原名),一介盐枭,愣是被那帮读书人捧得找不着北!给他起了个‘士诚’的大名,听着多光鲜?嘿!他们可没说,《孟子》里头白纸黑字写着:‘士,诚小人也’!这不是指着和尚骂秃驴,把张九四当猴耍吗?哈哈!”
他越想越乐,拍着御案大笑起来。笑罢,目光如电,扫向殿中文官队列,最后精准地钉在礼部尚书和侍郎身上:“礼部的!给咱滚出来!查查,这‘永乐’二字,以前都是哪个不长眼的、或是活腻歪了的用过?”
礼部尚书和侍郎正缩在人群里努力降低存在感,骤然被点名,如同被架在火上烤!
两人连滚带爬地出列,扑通跪倒在地,额头瞬间见汗。真是无妄之灾!谁能想到看个天幕直播,还能因为一个未来的年号被拎出来考校故纸堆!
“陛…陛下息怒!臣…臣等即刻查证!”礼部尚书声音发颤。
那侍郎反应稍快,脑中飞快检索,脸色愈发苍白,冷汗涔涔而下,伏地不敢抬头,声音抖得不成样子:
“回…回禀陛下!臣…臣想起来了!确…确有前朝用过‘永乐’年号!”
“南汉时有贼酋刘龚僭越称帝,曾用‘永乐’!”
“更…更重要的是…北…北宋末年,江南方…方腊,僭号‘圣公’,建元…建元‘永乐’!自…自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