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再追问(2 / 3)

加入书签

吧?二姐,你就跟我说一句,他们到底哪天进山啊?我保证,我肯定不缠着他们。”

“你还真想自己去啊?”她就没见过这么执着的人。

既然这么喜欢打猎,咋不去那些深山老林的地方?她上辈子看电视,也看到可多深山老林的地儿了,人还有专职打猎的,那不更适合这去寻求刺激的?

“小于,你不是我们益省人吧?”

于书彬有点懵:“啊?对,我不是。”

“那你咋跑我们这儿来了?我们这儿除了穷,啥都没有,你想打猎也不成,你说你图啥啊?”

这知青下乡,从规定上来说都是服从安排,组织给你送哪儿去你就得到哪儿去。而且益省就在西部地区,还是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知青来支援建设的,但就从杨妙华所了解的来看,来他们这儿的知青多数还是本省的城里孩子,甚至有些就是他们县城的。

不说本地这情况,就从全国来说都是如此。

单论这知青下乡的事儿,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再怎么定了的规矩也总有人想方设法跑关系啥的,能不去的就不去,能换好地方的就换好地方……普通城里青年可能确实只能听从知青办安排,但这个小于一看就不简单,咋还就来他们这里了?

不是杨妙华妄自菲薄看不起家乡,那是这穷山沟真穷的不能再穷,别地儿再不济还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这儿呢?整一个穷山恶水!山里没吃的水里没吃的,就靠那么点坡坡坎坎肥力还不行的土地种粮食。他们不穷谁穷?

于知青偏来这里,这不是自找苦吃嘛!

于书彬满头问号。

怎么就说到这儿上来了?

但被人两眼真诚的盯着,他又不能不回答,支吾道:“那个,就是年纪到了,知青办安排来了呗,这有什么好问的?”

其实,他来这里还真就是故意安排的。不过不是他故意的,是长辈故意的。纯粹就是惩罚,就是想让他来吃点苦,进行真正的“劳动改造”。

但这实话于书彬能说吗?肯定不能啊!

也幸好他没说,不然杨妙华听了得吐血三升。就他这样子,还能叫惩罚?还能叫吃苦?阶层的差距简直就是天堑,人类的悲欢全不相通。

此刻的杨妙华看他言辞闪烁,自动脑补其中有些事儿。再看这白白净净的小伙子,就这麦收十来天里,就已经黑了一个度,心里又生出了点同情:“没事儿。你不都说了很快就能回去了吗?再辛苦些日子,很快就能回城了。坚持一下。”

于书彬被他这老母亲般的慈爱眼神弄得浑身毛毛的,晃晃悠悠就出了门,后知后觉领悟,啥意思啥意思?这时候说回城的事,这是在敷衍他呢还是在赶他走呢?!!

想通这点他想再回去问,还没走近就看到赵福安气冲冲的背影。

得,时机不对,还是先撤。反正看样子不是今天行动。

于书彬脚步一转,晃悠悠就向着孙家去了。

他却没看到,身后还跟了两个小尾巴。

“他这又要跑哪儿去?”李薇往麦草堆后藏了藏,“还有完没完了?”

罗旭安慰她:“这才哪儿到哪儿?你想抓他小辫子,就得慢慢来。”

他比李薇对这里更了解一点,提醒她,“他应该是去那个孙大山家里,就是孙菁菁家,要跟吗?”

李薇本来想算了,听到孙菁菁,又一跺脚:“去看看。”

论理,于书彬不应该这么放松警惕,早该发现身后小尾巴的,但这不是他自己都是偷摸行动嘛——他在偷窥孙家父子的行动,以他的直觉,结合这段时间的观察,他总觉得孙家像是在酝酿什么大行动,眼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