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裁衣服(2 / 3)

加入书签

>

她也只能笑:“好好,你总是有道理,那我就厚脸皮收下了。”

索性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人情欠都欠了那么多了,也不差这一星半点。再说,人情这东西本来也就是有来有往,非要撕扯个干净明白互不增欠,那就是纯做生意,反倒没一点人情味儿了。

杨妙华觉得重生后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很能开解自己,最大的改变就是脸皮越来越厚。

于书彬拿来的边角料,拼凑一下就能做出好几件衣物来,就是那很碎的碎布头,也能用来纳鞋底,都是可以利用的好东西。

杨妙华下了工就研究这些布头,做出衣服来之前是不能叫外人看到的,尤其是李桂花,因为她肯定是会软磨硬泡甚至明抢布料的,对此杨妙华真的丝毫不怀疑。

所以回去第一件事先关上门,其实这样也不好,屋子里光线就暗了——他们这房子是没有窗户的,只有灶台靠的那面墙比人高处开了个四四方方的小窗口以及顶上两片亮瓦,那小窗口更大的作用还是放油烟的,根本没什么透光的作用,亮瓦比较实用,像他们这样根本买不起青瓦只用茅草捆了盖房上的人家,都必得买上两匹亮瓦安上,唯有这般屋子里才能有些许光亮。当然日头好的话,亮瓦下屋子里还是很亮堂的,中午都还好,傍晚回来就有些不中用了。

杨妙华只能争分夺秒,脑子里还头脑风暴,想了很多她记得的款式,计划着要怎么充分利用这些布料。然后她又发现了一件尴尬的事情——她根本不会做衣服,或者说,她只会粗浅弄个轮廓,勉强有个人形能穿而已。至于那些设计那些细节她根本弄不出来,甚至很多尺寸收放裁剪她都摸不准。

这又必须区别一下,简单的缝缝补补和做成衣完全就是两个概念。乡下人家不分男女,缝缝补补多都是会的,但说做衣服,多半还是女人的事儿,而且也不是生下来就会的,还得有女性长辈慢慢教,这方面杨妙华自然是没有的。而且她家啥条件?上辈子根本都弄不到什么布料,要裁剪都是说明有新衣服穿。他们家的衣服多数都是别人穿过不要的拿给他们的,就缝缝补补将就着用呗。哪有那什么裁剪做衣服的机会呀!

等到后头日子好过点了,手里有点钱了,那就更不用说了,还买啥布料做衣服啊,满大街都是便宜的成衣——也不能说真的就特别便宜啥的,但相对去裁布做衣裳,总是要更便宜省事儿的。

但要说杨妙华为什么会对做衣服这么理所当然,甚至出现了对自我的认知障碍,倒也不是完全自大。

上辈子老三兰玉初中都没读完就出去打工,她当妈的肯定不放心让年轻女孩儿跟着别人跑太远,比如南下去打工什么的,不安全,也完全脱离了杨妙华的掌控。几次三番的寻人介绍,就找到了隔壁青阳镇上的一个裁缝店里,送老三去拜了师父做了学徒工。后来家里还添了个缝纫机,有那么一年多老三也在家里经常踩缝纫机,做衣服裤子啥的也并不少见。

因着这一遭,杨妙华对裁剪做衣服其实也不能算全然无知,脑子里有着隐约的印象,只不过到底是真要上手了,才发现其实没有想的那么简单——即便不做什么设计什么款式没那么多细节,但要做到合身贴身,都不是简单的缝到一起就算完的。

到这时,所有计划瞬间泡汤,简直就是“壮志未酬身先死”,等等,也不能说全部,至少用碎布头纳鞋底做鞋面,甚至于拿去打补丁,这些她都还是很熟的。

可难道这么多好布料都拿来那么糟蹋吗?就算不会做成衣,她也能看个大概的,这布料凑凑起码都能做两身的——赵福安一身,赵兰珍一身,至于她自己,现在这个样子,也没必要做新衣服。

糟蹋是不可能糟蹋的,放着生灰更是不可能的。杨妙华果断决定向外界求助,除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