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2 / 3)
活的很。什么竹筐竹篮背篼箢篼筲箕簸箕竹耙竹篱……不说信手拈来,那也是有模有样,反正能使就行。这年头也不讲究个什么精致好看,要的就是能用、经用。
要按上辈子的轨迹呢,赵福安这会儿哪可能会什么竹编啊?他家竹林都还没影儿呢!别人家哪可能有那么多竹子给你打下手的。但这辈子跟对人了啊,哪怕自家竹林才起了个基础,而且未来几年都还砍不得,可孙大山自己砍竹子编竹子,三个儿子还要下地干活还要倒腾买卖,倒是把赵福安给显了出来,他在这上头也确实算是有那么点天赋,就跟着打打下手的功夫,倒是也算偷师成功,到现在才十来天的功夫,已经能独立编个箢篼箩筐啥的了。
孙大山也不藏私:“你这手倒是灵巧,比我那三个儿子中用,也就老大肯学着点,也没那么精细,到现在编个筲箕都是毛毛乎乎的,不大行。我看你倒是能把这些都学会了。”
赵福安先还很是诚惶诚恐,虽然已经是新华国了,但很多规矩其实还是老一辈的,别人吃饭赚钱的手艺,正经拜师学都得走好大个流程,他跑来打下手还赚着人孙家的钱呢,结果就成了偷师,人家不计较他都觉得心里惭愧得很,真计较那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那样子把孙大山逗得哈哈直笑:“看你那样子,怕啥啊?不就是编个竹子吗?这家里有竹林的,谁家还不会了?你也别想那太多的事儿,我就跟你明说,我这根本都不算手艺,但凡手灵巧些,又肯用心思,自己琢磨几下都会的。你也别觉得是学了什么大本事,就老实跟着学跟着干,我还指望你学会了也赶紧的多做几个,就趁这日子东西紧俏好多卖些出去呢!”
这么一说才打消了赵福安的顾虑,干活更是卖力起来。
孙大山说的也不错,编箩筐背篼这样的能力,在这年头还真不大算得上手艺,大家都穷,只要家里有竹子,那肯定是自力更生的。等到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家家都有竹子每家每户都在竹林下,那时候才是根本没什么人会买竹编,全都自己个做了,实在学不会的找个亲戚朋友啥的也能做了。而等到千禧年后,那时候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更高了,老一辈的人也都老了,渐渐地大家才开始又买卖起竹编制品来,越往后,什么塑料的不锈钢的都出来了,竹编制品才真正成为少数人的手艺。
可说它不难吧,别说零零后,就是很多生在农村的九零后都得说头疼。别看竹子一节一节光溜溜的,可实际上有细绒毛或者直接点说那就是细刺,已经够剌手的,划开后,那更是扎手得很。但凡手上皮肤娇嫩一点,就很轻易被割破。就是很多有经验的老人,在编竹制品的时候也常常会不小心被竹片割到手。
饶是赵福安满手老茧,纯纯乡下老农干活的手,刚开始摸竹片撇篾片的时候还割伤了许多次,后来也是摸索出了经验,慢慢地活儿是越做越好越做越快,手上的功夫也就练出来了,知道怎么发力怎么使巧劲儿怎么不容易割到手,这才算是真正做顺了。
本来嘛,任何一件事能做好,除了努力之外,多多少少也是要靠兴趣支撑的,赵福安在编竹子这上头,倒也是有点兴趣心得的,本身就做的挺来劲儿的,每天是从地里回来瞅着空就往孙家跑,现在担忧家里的经济情况,更是觉着自己得努力赚钱,地里干活再多挣再多工分也就是分粮食不饿死,想要挣钱还得靠这些外快。
所以说,赚钱这种事儿是会上瘾的。哪怕老实胆小如赵福安,曾经想到要跟孙家父子搅和在一起倒腾生意都会提心吊胆的人,这尝到了挣钱的甜头,也是一样的只想着放开了手脚去干。就跟孙大山说的那样,这些个东西,不仅许多生产队社员需要,就是城里不少人家也要的呢。比如那筲箕簸箕啥的,淘个菜晾晒个东西啥的,那是家家户户都用得上。
他不仅快速把孙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