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2 / 3)

加入书签

也是做好人好事,哪有就这么被人赖上的道理?人家大好青年,说是家里在找门路,都要准备回城了,叫这事儿给搅和的,那家人又威胁他什么不许回城之类的,人也怒了,这不就闹起来了。隔这么远都传到红旗公社来了。

杨妙华稍微听人讲了,估摸着就应该是上辈子那家人,只是听别人这么说还不解气,专门去了趟河口公社。

“嗐,那就是一家子无赖。别个知青同志救了他们家娃娃,他们还好意思倒打一耙。就觉得当时没得啥子人看到,瞎编乱造的,就是听到说别个要回城了,人有出息有前途,就想赖上别个。真的是不要脸!”

聂菊芳满脸不屑。

杨妙华听了前因后果以及传闻中两方的各执一词,难免好奇:“嗳,既然都没得啥子人看到,那你们咋都不信那家人说的喃?”

聂菊芳撇嘴:“都跟你说了的嘛,那家就是一家子无赖。没得几个人会信他们的鬼话。再说他们那个女懒得很,说啥子在水库边边洗衣服不小心掉进去,哪个不晓得他屋头衣服都是春芹洗的,哦,春芹就是他们屋头养的童养媳,说是媳妇儿,就跟他们屋头的下人一样,屋里屋外啥子活路都要干……”

唐翠仙在一旁没忍住插嘴:“妈妈,你说漏了,是那家不要脸的以为没得啥子人看到,别个都去公社说了的,当时好几个人,就在那水库对到的山坡上找嗯啊子壳壳,别个坡上看得真真的……”

没想到事件居然还跟收蝉蜕有关系,杨妙华觉得好笑,看向开口的唐翠仙,感觉到她神态间有种放松愉快之意,没之前那么紧绷了。

“你啊,也就在屋头这么说,出去不要这么牙尖嘴利的,啥子不要脸啥的,你个年轻媳妇你不要说,听别个摆就是了。”聂菊芳教导儿媳妇几句,又告诉杨妙华,这桩闹剧别看在外面传得沸沸扬扬的,在他们公社其实要结束了。

“那家无赖就没干几件好事,都不是我们大队的,晓得我们办合作社,还跑来闹过几回,说啥子都是公社的产业他们也要进来做工挣钱……这回爪到铁板了,那知青找到人证,要去告他们诬陷,他们这回遭得惨。真是活该!”

杨妙华得了纯一手消息,心满意足回到家,一路上遇到熟人就帮忙扩散。那家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上辈子忘恩负义,这辈子命好还是有人救也不知道惜福,还要作天作地,就该好好给他们宣传一下,让大家都唾弃。

不过她心里的大石也没完全放下,虽然过了上辈子弟弟死亡的时间节点了,可那小孩儿被救的事儿也发生了改变,上辈子六月里的事这辈子七月了才发生,还是让她心存担忧。

第一个发现她这种状态的是赵福安,毕竟是枕边人,他发现了杨来娣总是做噩梦,不知道她在紧张什么,安慰无用,以为是七月半啥的,竟然自己跑去找徐大夫问了镇静心神的方子,也没熬中药,就是挖了些药草回来给她或是煎蛋或是炖汤,持续了差不多半个月。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他们这里不割芦苇,但是杨妙华在准备着另一件事,当然,也不是送蝉蜕去省城,她盯上的是县城几个厂子。哪怕她没进过厂,也知道厂里员工福利好,那是要发节礼的。现在又没到九十年代厂子倒闭员工下岗的时候,县里虽小,那几个厂子如今还是很有挣头的,大家都以能进厂为荣。所以,要是让他们中秋节礼发个灰包蛋什么的,那些厂子肯定也是拿得出钱的吧?

只可惜,光有这个想法,杨妙华在县城根本没什么厂子的人脉,去了一趟也只是到处碰壁。兴冲冲去,灰溜溜回。

赵福安很不理解,觉得她这是给自己找事干:“人家合作社都开起来了,是河口公社的,跟你有什么关系?你说你操这些心有啥意思?挣了钱是能分你一半啊还是咋的?算了我就不说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