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2 / 3)

加入书签

说了,要把过去一笔勾销呢嘛,你要瞎客气不答应去人家里吃饭,说不定人心里就认为你是不是还存着什么不满啥的,这心里有疙瘩,能利于以后的合作吗?

对,杨妙华也势利着呢,上辈子这个时间段没有这一出清查生产队撤换队长的风波,所以大多数生产队长都是再过几年后才慢慢撤换的。但现在有了这一回清查,以农村里不喜欢变动的习惯来看,这队长啥的要变换,再怎么也得过个七八年,而且杨东林年纪也还不是特别大,不说干到老,那起码还能干十年。那不就得赶上土地下户吗?上辈子姓方的运气好,土地下户方家占了多少便宜啊,这辈子不说跟着杨东林占便宜吧,但肯定能比上辈子好。

傍晚一家四口都去了杨东林家里,杨妙华更是早早就带了两个孩子去,兰珍带着兰珠,就跟杨东林家的孙子孙女玩,她自己则是很主动进了灶屋帮忙。

除了炒肉,蒸了香肠腊肉,要不说还得是队长家里日子好呢,居然还有腊排骨。这可是日子讲究的人家才有的好东西。不讲究的这时候都喜欢吃肥肉,那是油啊,排骨这种又是骨头又是没二两肉的,说真的这年头穷人可不喜欢这个,不划算。

上辈子外孙女周晴就喜欢吃腊排骨,不过那时候杨妙华是个偏心眼儿,满心里除了就在自己身边的老大家的,就是老三家的,老二嫁的女婿没出息,老二还总要带着孩子回娘家打秋风,她就不喜欢,甚至有些厌烦。哪怕知道老二家孩子喜欢吃腊排也从来不做。周晴十岁的时候,有次说起爷爷奶奶家的一个亲戚做了好多腊排骨,说得一脸的羡慕馋样,她听着气不顺骂周晴眼皮子浅,唠叨上头又细数她爸的过错,后来是把这孙女说的眼泪汪汪出门了,从那之后这个外孙女就不跟她亲近了。事后她其实也后悔了,孩子眼皮子浅那还不是大人给委屈出来的?再说二女婿的那些过错是真的,她没说谎,但那关孩子啥事儿?而且那也毕竟是外孙女亲爹,她毫不留情数落人亲爹,孩子心里能舒服吗?她临死前,除了老大家的幺女当时就在公社读小学,第一个赶回来的就是周晴,但她当时满心满眼儿都是外甥老六老七,自己女娃子都不惦记,哪里还在乎孙女?再后来人死了成了一缕魂儿了,到处飘来**去,看着老二家来坟前祭祀是最多的,也曾在周晴身边待过看过,这娃娃倒是个重情的,只可惜遇上那么对父母……唉,这辈子她是决计不会再让两个女儿都走上辈子的老路了,周晴…上辈子那些外孙女,怕是都得没有了。

想到那些事儿,明明这饭吃的很热闹,饭桌上大家摆龙门阵啥的都说得很开心,可散了席回家路上,杨妙华还是忍不住长吁短叹起来。

之前都只想着往好的发展和改变,却忘了一旦改变了开头,那么结局自然也会大不一样。哪怕她对上辈子的三个女婿都不满意,也打定主意既然重来了绝不会再让女儿跳进同样的坑里,可想到那些孙女,她忽然还是感到了一些不舍和难过。

“紧到叹气咋子?不要哈儿又哎一声哈儿又哎一声的,是啥子好事吗?”要走拢家门口了,赵福安终于忍无可忍,“现在日子又不差,你莫在这儿找些事情出来哈!”

本地人认为,经常唉声叹气是不吉利的,甚至一个好好的人要是有事没事儿就唉声叹气容易沾染晦气,本来有的好运气也要给叹没了。

杨妙华本来也完全是无意识叹气,这会儿被提醒,也没回应赵福安,却是猛地一抬头:“今天是好久了?”

“安?”

“今天几月间?好多号了?”

赵福安一脸的莫名其妙加无语:“兰珍都读书了,你说这是几月间了?”

对啊,兰珍都读书了,暑假都过了,都入秋了。

杨妙华摸着肚子,忽然一扭头就往外面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