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景帝和惠帝(3)(2 / 3)
惠帝仍有几分信心的人,倒是留在了朝中。
惠帝拿到了景帝留下的遗诏,信心满满,更是有一种重生的感觉,下旨将册封皇后窦氏为皇太后,移居慈宁宫,废静贵妃贵妃位,更是冤枉静贵妃弑君,赐死静贵妃九族。
而静贵妃的族人们,此时早已经人去楼空,早就不知道去向了。
窦氏一族如雨后春笋一般,很快的成为了各部重臣,掌管着钱粮兵马等重要职能部门。
皇太后窦氏更是将窦氏的几名适龄女子请进了宫中,选了一位最合眼缘的窦氏女赐了婚,只待皇帝及冠,便行大婚之礼,掌六宫,封皇后。
惠帝虽然不喜欢窦氏安排的女子,但是一想到窦氏受苦多年,便也就认了这门亲事。
而窦氏原本就是个狠心的人,又受过苦,一心想要将朝政掌管在手里,但是惠帝是自己的亲子,又有景帝留下的几名忠臣护着,一时间也只能拉着惠帝忆苦思甜。
每每此时,惠帝便会顺着皇太后的意思,分封窦氏一族。
窦氏一族,权倾朝野,惠帝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了皇权在手,也只能任由窦氏一族掣肘。
而另外一边抱着静贵妃离开的景帝,率先找到了当时曾经为静贵妃诊治的神医,救下了静贵妃一条性命,更是保住了静贵妃腹中的胎儿。
景帝当年安排了无数暗卫入朝,自然知道朝中的异动,可是少年登基的景帝,虽然有慈父心,但是也被惠帝伤透了心,不想再管那越来越乱的朝堂事情,只顾陪着静贵妃游山玩水。
静贵妃怀胎十月,产下一子,而景帝早已经不是皇帝,住在当年他秘密修建的皇陵之中,自称墓中人。
起义军与明朝官兵的战争,以起义军步步为营,明朝官兵节节败退为主调。
而当年一心谋夺皇位的惠帝,也第n次的后悔了,当年父皇执政,朝政清明,百姓富庶,四海升平,更是开疆扩土,那是何等的雄才大略,也第n次觉得他不该谋夺皇位。
惠帝虽然后悔,但是也毕竟是个被偏激洗了脑的人,想着既然窦氏喜欢把持朝政,便也不管朝政了,整日里抱着宫中的美人,寻欢作乐,纵情声色,身子也慢慢的亏损了起来。
景帝倒是人到壮年,身边又有美眷陪伴,幼子绕膝,整日游山玩水,别提多快活了,只是在看到那些被贪官污吏磋磨的平民百姓,才忧心忡忡。
可是创业容易守业难,如今百姓对朝廷失去了信心,景帝深知,即便是他重新临朝,也无法改变这朝廷衰败的命运,只能让暗卫辅佐有谋有略的明主,希望早日解救黎民于水火之中。
不管景帝愿不愿意,一伙最为厉害的起义军打到了京都城城下,而惠帝更是麻利的送上了传国玉玺,明朝灭亡,惠帝成为了亡国之君,而当年惠帝弑君弑父的传言,更是传遍了九州,让原本还在抗争的明朝兵将,直接倒戈。
景帝不忍心看黎民受苦,早已经领着静贵妃和幼子,隐居在山野之中,教授着早慧的幼子。
时光流转,景帝终究抗不过命运,魂归鼓里,静贵妃不忍景帝独行,也追随着景帝去了,临死前将景帝的身份,讲述给了幼子听,更是交代幼子沐氏一脉永不出世,更不争夺天下唯一的一把椅子去。
景帝和静贵妃也并未葬入皇陵之中,反而只是葬在了一处青山绿水风景秀丽的山间,并用后来才定下的名字立碑。
景帝姓沐,名无颜,意在景帝没有教导出一位明君,自己也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皇帝,无颜面对列祖列宗,更无颜在顶着当年的皇姓龙姓,更将坟墓埋在了龙兴之地外,不进皇陵。
而静贵妃因为遗祸九族,也改名换姓,自诩是景帝的唯一一个亲人,自姓柳,希望在地下常伴景
↑返回顶部↑